【本報訊】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日前表示,小組普遍同意5個近岸填海選址,有關選址「無不可駕馭的環境影響」,引起11環團聯署質疑言論偏頗,以及缺乏研究,要求撤回言論及道歉。小組主席黃遠輝指,委員根據現有技術評估報告,認為填海方案可作公眾諮詢,日後發展亦需經過城規會和環評等程序。
為「土地大辯論」作準備的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日前討論填海,成員普遍同意5個近岸填海選址,因「無不可駕馭的環境影響」。環保觸覺、綠領行動和綠色和平等11個環保團體發表聯署聲明,批評小組黑箱作業,是否有仔細研究便作出「確認五個填海選址」的結論,加上小組內具環保背景成員比例極少,難以信服小組結論具充份科學基礎。
指5選址未做正式環評
聲明亦指,5個擬議填海選址大部份均未進行正式環評,現階段未有任何基礎讓委員作評論或結論,反而過往填海工程中,中華白海豚數量大幅下降,對環境帶來傷害。環團又指黃遠輝身兼環諮會主席,有嚴重角色衝突,因環諮會負責審閱環評報告及決定是否通過,但黃遠輝言論令環諮會無法中立地執行監察環評職務,發言不當,要求撤回及澄清,並就此致歉。
黃遠輝稱小組聆聽目前可掌握的資料,包括初部技術研究報告,而當日小組委員普遍認同5個填海選址的規模,可以推出作公眾諮詢,強調小組非作決定亦沒前設。又指日後發展具體選址,仍必須完成城規和環評等程序,而西部水域由於較多填海項目,亦須通過累計性環評報告。對於角色衝突問題,黃遠輝指,看不到有衝突,反而可以協調,在發展中將環境影響減至最低,甚至帶來環境改善。
■記者曾偉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