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認知障礙症屬退化疾病,專家指,不少患者在放下數十年工作,展開退休生活前後發病,故保持對人與事的關心及知識對「護腦」相當重要。建立「認知儲備」有助當腦部功能退化時,不會立即對生活有嚴重影響,有助保持日常生活的質素。
接受退休身份減情緒困擾
中文大學醫學院腦神經科研究助理教授黃沛霖表示,認知儲備是指個人的學識、閱歷等,理論上學歷越高,儲備就越多。當腦部開始萎縮及退化,人會逐漸忘記已學過的知識及生活經驗,所以如果儲備越多,退化的幅度就會相對地較遲,對生活及自理能力的影響亦會較低。
他引述今年7月發表於《The Lancet Commissions》的一篇研究文章指出,患上認知障礙症機率其實有數得計,並能透過避免一些後天的風險因素,減低患病機率,例如研究顯示知識水平較低,可增加近一成患病風險,換句話說,若從小累積足夠的知識,便有助防病。
現雖未有藥物根治認知障礙症,但可透過「認知刺激訓練」,如講解新聞、讀報、玩卡牌遊戲等刺激腦部負責記憶及解難區域,延緩認知功能退化對生活影響,盡量維持自理能力。黃指,不少人在退休後難以接受身體及生活模式轉變,出現情緒病徵,甚至加速認知功能退化,提醒市民在退休前做好心理準備,「一定要接受自己嘅identity(身份)」,以及多參與社交,例如興趣班、與親友行山等,做到退而不休。
■記者于健民
想輕輕鬆鬆健康啲,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