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肉毒桿菌素 可能增抗藥風險逾六成港女懵然不知

傳統肉毒桿菌素 可能增抗藥風險
逾六成港女懵然不知

【特約報道】人人都打肉毒桿菌素!唔通人人都想打肉毒桿菌素?可能係!因為有調查發現,即使注射肉毒桿菌素後發現療效有遞減現象,逾九成港女仍會照打。

港台女生對肉毒桿菌知識貧乏自從肉毒桿菌素的出現,不少愛美一族都會透過它來延緩衰老,減少皺紋,但當中有不少接受過注射療程的女士,其實對肉毒桿菌素的認知是相當有限。

去年11月及今年8月,德國Merz藥廠委託了市場調查機構,分別於台灣及香港訪問了406及100名年齡20歲或以上,並同時持續接受至少一年注射療程的女士。結果發現分別高達四成二及五成二的女士未曾聽聞A型肉毒桿菌素 (Botulinum toxin type A) 的療效會逐次遞減,甚至完全沒有效果。而有逾六成受訪者更加不了解導致療效未如理想的原因,是可能由於其所用的肉毒桿菌素產品的成分含有複合性蛋白,令身體產生了中和藥效的抗體所致。反觀,兩地分別有逾五成及近七成受訪者認為,身體逐漸適應A型肉毒桿菌素可能是導致療程失效的主要原因。由此可見,兩地受訪者對A型肉毒桿菌素中含有的複合性蛋白所帶來的影響確實是一知半解。

含複合性蛋白 減療效或失效元兇

來自台灣的皮膚科專科醫生趙彥宇解釋,A型肉毒桿菌素是經常應用在醫學美容的範疇上,它能在神經末梢中發揮作用,藉此減少肌肉的活躍性,阻止肌肉收縮,從而改善皺紋。OnabotulinumtoxinA、AbobotulinumtoxinA及IncobotulinumtoxinA是目前較普及的三種A型肉毒桿菌素,療效相若。分別在於產品成分中是否含有除肉毒桿菌素外,來自細菌的其他與神經作用無關的雜質蛋白,如複合性蛋白,這些蛋白有機會刺激人體產生抗藥性,而這點亦是導致療效逐次遞減或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趙醫生也提到複合性蛋白而引致的抗藥反應雖然屬於少數,但是仍有可能發生。

雖然注射了含有複合性蛋白的A型肉毒桿菌素後,未必人人會有抗藥反應,但隨著注射A型肉毒桿菌素的情況愈見普及,以及使用量提高,如注射在大肌肉的部位的情況增加,預料因抗藥性而出現藥物失效的情況只會愈來愈多,情況值得關注。

台灣皮膚科專科醫生趙彥宇表示,目前三種常用的A型肉毒桿菌素中的療效相若,但IncobotulinumtoxinA是唯一一種不含複合性蛋白,引發自體抗體產生的可能較低。

有礙美容效果 更會影響醫療成效

事實上,該調查亦顯示,大部分受訪女士為了維持年輕容貌,儘管已出現A型肉毒桿菌素療效遞減的情況,亦有逾九成香港女士會持續注射,而台灣就有逾八成半。

趙醫生指出,A型肉毒桿菌素除了應用在醫學美容上之外,更重要是作為治療肢體痙攣、痙攣性斜頸及眼臉痙攣等疾病之用。換言之,女士們如對A型肉毒桿菌素出現了抗藥性,如日後不幸患上上述等疾病,A型肉毒桿菌素便無法發揮到應有的治療作用。所以趙醫生建議有意注射A型肉毒桿菌素的女士,應先咨詢醫生意見,如了解產品是否含有複合性蛋白及其他來自細菌的雜質,從而減低刺激人體產生抗藥性的機會。據了解,目前常用的三種A型肉毒桿菌素,就只有IncobotulinumtoxinA沒有含複合性蛋白,並已獲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 US (FDA)、英國藥品監管局 (UK MHRA) 及香港衞生署核准使用。

醫學美容往往涉及專業的手術過程或藥物應用,事前應咨詢專業的醫生意見,並選擇一種較安全的治療方案。

想輕輕鬆鬆健康?,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