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令國歌法變成鬧劇(理大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鍾劍華) - 鍾劍華

誰令國歌法變成鬧劇
(理大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鍾劍華) - 鍾劍華

九七主權移交後,香港早就在一國兩制這個法律框架之下,將一些被納入《基本法》附件三的全國性法律如國旗法及國徽法經本地立法,因應香港法制特色作出適應化並執行了一段日子。市民普遍接受,不同的政治派別及政黨也不會以此而大做文章。最近,就有立法會議員在議會內對國旗不敬而被檢控定罪,也不見得社會有強烈的反應。所以當國歌法要在本地立法,對特區政府原本應該沒有甚麼大困難。偏偏近期事件卻鬧大,甚至有成為政治鬧劇的勢頭,究竟是誰人不能以平常心面對國歌法?
無可否認,香港人大部份對落實一國兩制並不滿意,對中共在主權移交之後的對港政策也越來越反感,對於中共一再拖延政制發展也感到極大挫敗。而且中國政府的形象也實在搞得太不堪,才會引致有部份港人對象徵這個政權的國旗國歌表達不敬。
在有言論自由的地區,中國政府的惡霸形象自然會引起負面的觀感和反應。最近,就有幾十位世界知名的作家及文化界人士聯署,要求中共尊重自己有份簽署的《國際人權公約》,盡快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的太太劉霞自由。中共在完全沒有法律依據的情況下長期軟禁劉霞,是公然犯法。這一些事例,只會令更多人對這個政權更反感,也必然有人會採取各種方式對這個政權表達負面的情緒。加上上述的中央長期對港政策失誤,一再過度干預香港內部事務,也自然會引起更全方位的反彈。
部份人士在球場噓國歌,固然有失大體,也對香港隊很不公平。但如果因此就要提升至要加強全國性法律在香港的實施範圍,不依循慣例,不考慮國家法律在香港執行時需要作的適應化,這無疑進一步破壞一國兩制。一條原本是順理成章的、作普遍性規範的法例,今天竟然會被說成是「打擊港獨」的必要措施,要比過往的國旗國徽法更加嚴厲,這不是小事化大,甚至有點捨本逐末嗎?
把事件弄至如此胡鬧,一方面固然是那個「越來越自信」的中央政府,似乎越來越不堪受到些微刺激,就連少數人對象徵它權威的國歌或其他圖騰有一點點的負面反應也承受不了。如果這個口口聲聲說要帶領「偉大民族復興」的中共政權能夠從歷史中吸收一點點的教訓,當知「治大國如烹小鮮」的簡單道理,也應該明白面對一個人口這麼多、幅員這麼廣的國家,處處只意圖以中央的威權來壓服,根本不是長治久安之道,而在一些小問題上,就更沒有需要動輒暴跳如雷。

偽愛國分子不斷敲邊鼓

事實上,對於噓國歌這些事件,一直都有不少香港人從不同的角度予以譴責。近期越演越烈,除了是上述深層次的原因之外,政權的反應也有推波助瀾的客觀作用。就算將來真的制訂了嚴厲的國歌法,到頭來還不是只會引致執法上的種種困難,為全心惡搞的人提供更大的空間而已。而且用嚴刑峻法去強制更多人要符合法例的禮儀要求,就表示所有人對這個政權的不敬與鄙視都不再存在嗎?正是「禮者,偽也」,「裝偽」誰不會?如果中央政府不檢視為何引致這麼多人對其產生嚴重的反感,不想一想如何去賺取人民的誠意敬重,時時刻刻奏國歌又如何?
今天把國歌法的制訂及適用於香港變成鬧劇一場,另一個理由正是那一班天天向阿爺表忠的偽愛國分子不斷為事件加溫。隨着中央政府越來越急於要壓服香港人,也隨着「愛國」這盤生意的競爭越來越大,這一群日日在敲邊鼓的「道旁兒」急不及待推波助瀾,正是令中港矛盾不斷加深,令部份港人對豢養這一類愛黨投機分子的政權疑慮更深。任由他們事事跳出來扮演像是取得專利的「愛國代理人」角色,正是令更多人覺得有必要噓國歌的其中一個主要原因。

鍾劍華
理大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