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說亮話:媽媽和我的小事 - 張亮

也說亮話:媽媽和我的小事 - 張亮

如果你的生命只剩下三個月的限期,你會做甚麼?去旅行?把錢花光?陪伴最愛的人?還是當甚麼事都沒發生過?微電影「媽媽和我的小事」展露出生命的大事。
電影由邵音音和周家怡分飾一對母女,共同面對罹患末期癌症母親要離世的現實;上周三在香港大學首映,1,200張門票在網上短短兩天預訂一空,當晚座無虛席,觀眾被電影感動後,大部份也選擇留下繼續參加座談會,和嘉賓演員一起探討生死大事。
人如何來到世界?生在李家還是張家,是白人、黑人還是黃種人,沒有選擇。離世時,會有選擇嗎?香港超過90%的人在醫院離世,這往往「為勢所逼」,在現行法律、服務匱乏和其他環境因素限制下缺乏選擇。「賽馬會安寧頌」項目早期訪問數百長者,大部份不想在醫院的環境離去,寧願和家人、親人在熟悉環境中道別。
愛的期限可以是一萬年,可是當生命只剩下三個月,究竟選擇盡力延長日子、周、月,還是將精神時間和愛的人共同渡過,創造美好回憶、不留遺憾?
電影中的媽媽和女兒作出他們的選擇,客串演出的士司機的萬梓良一語道破:「工作天天可以做,媽媽就只得一個」。女兒深受啟發,和媽媽一起煮粥、逛街、聊天,一些生活的小事,只要共同渡過,就是生命的大事。
十幾年前,筆者一位香港大學剛畢業2年、芳華正茂的女同事突然急病入院,確診末期癌症,病況幾周內急轉直下,筆者和同事組織每天前往探望。
記得一天是她的生日,本來同事準備了禮物、節目,希望她在病中也能開心渡過,沒想到那幾天她身體虛弱,家人婉拒探訪。筆者冒天下之大不韙,將一幅同事親手畫的油畫,送上她病房,匆匆祝願,馬上離開,不敢耽誤治療,其時心中七上八下,不知道自己做得對了還是錯了。
兩天後,女同事沒能敵過病魔,撒手人寰。家人說,她生日翌日,回光返照,很開心、精神奕奕地看着那幅天海蔚藍的油畫,說要跟我們講她對畫的8個感受。家人感謝我們的關懷,為女兒生命最後日子帶來了安寧喜樂,同事們聞言都哭成淚人。
生命的無常更是提醒我們要好好珍惜眼前人、切切感受當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