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主婦一二三 - 蔡瀾

家庭主婦一二三 - 蔡瀾

新井一二三和我有不少共同的地方,兩人都寫散文,大家都可以用英日漢三國語言書寫,她流浪過的國家,我也走遍,唯有她介紹的日本,比我深刻得多。
另外有一個奇妙的緣,我留學時住的新宿柏木,走在前面是大久保車站,向後走,就是新井小時候住的東中野,她家裏開的朝日鮨壽司店我常光顧,也許當年年幼的小女孩在店裏遊玩,就是她也說不定。
這次見面,她送了我兩本中文書《你一定想知道的日本名詞故事》、另一本叫《我和中文談戀愛》,中間提到的朋友,也有些是我認識的,緣份這件事,牽來牽去。
這本書的腰封,有我寫的一句話:「會說中國話的日本人不少,但能說能寫,而且寫得好的,只有罕見的新井一二三。」
該書的出版社要引用我的話,並沒有徵求過我的同意,我當然不在乎,而且感到十分的榮幸。封面上有「櫻祭」、「烏賊素麵」、「文化祭」、「忘年會」、「隱家」、「節分」、「惡妻」、「御靈信仰」、「花見」等名詞,內容更諸多描述,是研究日本文化極佳的參考書,相信很多讀者都有興趣,前作《你所不知道的日本名詞故事》大賣,所以有了這本書。
正如序上所言,作者常有機會認識來日本暫居的外國人,很多是留學生、訪問學者等,一般能操流利的日語,對日本文化的造詣也不算淺。然而,跟他們聊天,卻不能不發覺,他們對日本生活的細節真實並不熟悉……。
對的,文化之神宿在語言細節上,這句話是歐洲建築家講的。對細節的留意,新井和我一樣,都有興趣。我的寫作資料來源,都出於細節上,也許是因為我一直研究篆刻,想在方寸上找出變化。
新井的文筆寫起來非常有趣,在《秋刀魚皿》一篇之中,她描述的並非秋刀魚,而是盛着它的盤子,就像世界著名的日本導演小津安二郎,生前最後一部作品叫《秋刀魚之味》,其實影片裏沒有出現秋刀魚,片名指的是家常便飯。
文章裏也透露着新井的日常生活,她除了白天到明治大學教書,晚上寫稿之外,還要照顧家庭的起居,得去買菜做飯,看到秋刀魚的價格還是甚貴時,自言自語地說:「再等一會兒,量多價低了再買來吃也來得及。」可見一個家庭主婦處處得以儉省的行為,在日本,生活並不好過。
對盛着秋刀魚的盤子,新井有仔細的描繪,形狀一定是長方形,拿尺一量,尺寸有十一厘米寬,二十九厘米長。她家裏的一種,就有所謂的「青海波」花紋,乃由三重扇形的無限反覆來表現海浪景色的,從中國唐代傳到日本的一種雅樂舞蹈叫做「青海波」,記錄在世界最古老的長篇小說《源氏物語》裏面。
從一個盤子,她能引述到歷史,引進到文化,都是別人做不到的細節上的觀察,也糾正了「青海波」的名稱跟中國青海省無關,其實這種圖案源自波斯裏海地區。更進一步,她研究了日本盤碟和西方的區別,日本人愛用多種不同形狀的餐具:正方形、長方形、橢圓形、扇形、木葉形、半月形、葫蘆形等等。一個人吃一頓飯加起來就很多種,為了有效地放在有限的空間裏,最好是多用長方形碟子,比方說,頭尾俱全長達三十五厘米的秋刀魚,如果放在直徑三十五厘米的圓形盤子上,所佔的面積是九百六十二平方厘米,但是用二十九厘米長,十一厘米寬的「秋刀魚皿」,只需要三百一十九平方厘米,連圓形的三分之一都不到,你看多合理。
一個碟子,研出那麼多歷史和學問,也虧得新井一二三寫得出!
新井當今居住的國立,是東京都內的一個城市,因為周圍大學多,也被稱為文化都市,她先生是寫神怪小說的,雖然先生出生在大阪一帶的關西,而新井是地道的東京人,屬於關東,為了和平共處,早已下了規定,從不干擾各自的生活習慣,對吃東西,也不說那裏的好吃,那裏的難吃,新井說:「只要雙方妥協,生活還是過得圓滿的。」
至於新井家經營的「朝日鮨」,今天當然已不存在,記得是一間木造的建築,橫開了璃琉門後進入,有個壽司櫃台,櫃台上面是玻璃櫃子,放着各種魚生,而大廚則對着客人站立,客人點什麼就拎什麼出來,沒有店長發辦的OMAKASE,如果要是什麼都有的,那麼叫木漆大圓盤的,分松竹梅三個等級,價錢也由便宜到貴。還記得桌子前面有一水槽,上面有水管,水管有很多洞,不斷地流出水來,客人都不用筷子,用手抓來吃,吃前水管流出來的水洗洗手。
當然也看不到三文魚,新井和我對很多東西和事物看法是一樣的,唯有三文魚不同,我是絕對不吃生的,但新井說一般的老百姓還是吃的,由日本人養殖,衞生上有保障,到百貨公司或鄉下壽司店,還擺在主要位子上,這也是在日本做家庭主婦養成的觀點吧。
我不吃三文魚刺身,與新派和老派有關,與價錢無關,新派人吃,老派人不吃,我屬於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