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 we are reading:人生若不只如初見 - 楊天帥

What we are reading:人生若不只如初見 - 楊天帥

鄺俊宇有本書叫《愛你,若只如初見》。我沒看過,倒知此話語出自納蘭性德《木蘭花.擬古決絕詞柬友》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見」,意謂與喜歡的人相處,若能如初見之時,無愛恨無情仇,那該有多好。就是「因誤會而結合,因了解而分開」,如此一來還不如不了解。又想起Charlie Kaufman編劇《無痛失戀》,如果愛過讓人痛苦,回憶使人難受,那不如忘記。嘿,還有黃偉文的《大開眼戒》,「情人如若很好奇,要有被我嚇怕的準備」,唔想被嚇怕?寧願不要着燈,摸黑吻一吻。還有酒場耳語:落pub的男男女女,通常會靚仔靚女一些,不然你以為燈光為何總要特別昏暗?

總之想要浪漫,最好不要現實、不要在現實中生活的經歷,也不要經歷年月過後釀製而成的老酒。一瞬就好。

帕慕克的《我心中的陌生人》卻不是這樣一個故事,莫如說恰恰相反。主角梅夫魯特某日與一個女生擦肩而過,愛上她的一雙眼眸,隨即對她念念不忘。他不認識她,未聽過她說話,甚至連名字──萊伊荷──都是打聽而來的,卻給她寫了三年情書,還約定她私奔。直至私奔當日他仍未真真正正看過她,到真正看見時方知太遲──因為與他遠走高飛的女生竟不是她,那雙眼眸的主人。哪裡搞錯了,讓他的信一直寫錯上款。他不喜歡她。

然而這時候反口已經太遲,畢竟你總不能叫她返屋企攤手說:「Sorry老竇,原來佢搞錯咗,當無事發生。」梅夫魯特對萊伊荷隱瞞寫錯信的秘密,與她結婚生子,在伊斯坦堡捱騾仔,日復日年復年。很快,他們建立了共同生活的節奏,她炒飯,他賣飯。初見之後的他們也有了對彼此的愛恨情仇。直至後來,那雙眸子的真正主人──萊伊荷的妹妹出現了,靜悄悄地,不經意地,走入他們之間的關係。

說到這裏,其實你應該猜得到結局。猜不到也沒關係,自己買書看。其實猜到猜不到都該看,慢慢看,畢竟是五百多頁的書。先此聲明,偷偷揭到最後一頁睇結局是不行的──這五百多頁紙全部不是廢話,統統有必要。倒不是本難讀的書,你罵我膚淺我樂意接受,畢竟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著作,老實說我看不下去的很多,但這本會讓人一頁接一頁揭,當然譯者顏湘如也有莫大功勞。

書的厚重是故事的厚重,故事的厚重也是現實、經歷、記憶的厚重,是梅夫魯特的情感,伊斯坦堡的歷史的厚重。歸根究柢,人生不是墳墓,不是只有生年和卒年,如果你沒有與梅夫魯特在伊斯坦堡經歷他的人生,你又如何能夠感受他的選擇是基於怎樣的心情。

有一種愛,不只如初見,那愛可沉重哪。

楊天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