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籽】專幫襯九龍城傳統小店 發哥口味好麻甩

【飲食籽】專幫襯九龍城傳統小店 發哥口味好麻甩

【飲食籽:識飲惜食】
相傳,九龍城是發哥的地頭,就算他未食勻整個九龍城,也起碼幫襯了超過一半的餐廳。為了查探這個傳言是真是假,記者走遍整個九龍城的心臟地帶,問了162間餐廳,發現發哥原來只幫襯過其中的33間;至於有貼發哥合照在店面的,只有5間。換言之,發哥原來只吃了1/5個九龍城,距離一半仍差很遠。好奇之下,我們就追蹤一下發哥幫襯過甚麼餐廳,統計一下他的口味。

至愛蛋撻

發哥喜歡吃豪華餅店的蛋撻,繁忙時段他甚至也會幫手一起剝蛋撻。 $8

豪華餅店,屹立九龍城四十多年,是名副其實的老字號餅店。「多數都是菠蘿包、雞尾包、蛋撻、合桃酥,他全部都喜歡吃,發哥就坐在這裏吃,吃完吃飽才出門口。」店員阿球說。發哥幾乎每個星期都會來幫襯,有時見繁忙時段,他甚至也會幫手一起剝蛋殼。

豪華餅店
九龍城衙前圍道136號地下

相傳九龍城是發哥地頭,經查探後,原來發哥只吃了1/5個九龍城,距離一半仍差很遠。

雞尾包都是發哥喜歡吃的。 $5

碟頭牛腩飯

「聯發」、「坤記」、甚至是隔籬的串燒店,一街三舖,都是由吳逸康開設,3間舖的食物可以共用點餐。他和發哥相熟,發哥最愛「坤記」的咖喱牛腩飯,而發嫂就叫葱花叉燒飯。「發哥發嫂通常打去舖頭給同事,都是吃葱花叉燒飯,要多葱、多洋葱、少飯,而咖喱牛腩飯要多汁,牛腩要腍些。」吳逸康說。另一藝人李兆基是九龍城街坊,和發哥識於微時,都是「坤記」的熟客。「我走去食牛筋麵,他和發嫂剛剛走,他死要幫我付錢,他和老闆好熟。」基哥說。如果想和發哥selfie,到這裏成功率會頗高。

聯發、坤記
九龍城侯王道2-4號地下1號及2B舖

葱花叉燒飯,大件抵食,發嫂要多葱、多洋葱、少飯。$63

咖喱牛腩飯,發哥每次柯打指明飯要多汁,牛腩要夠腍。$54

鮮味凍魚滷水

「發哥喜歡食中菜多些,可能他個人喜好,愛清淡些,泰國菜則相對較辣和濃味些。他都會去普通茶餐廳,會去些親民地方。」「成發潮州菜館」老闆陳庭佳說。發哥愛潮州菜,愛吃潮州凍魚,將馬友蒸熟,不落任何調味料,貪食到魚的鮮原味,又不會太濃味。另外滷水亦值得推介,十多年滷水膽,藥材味不重,有淡淡的甜味。

成發潮州菜館
九龍城龍崗道21號

凍魚,將馬友蒸熟,不落任何調味料,貪食到魚的鮮原味。每條$200

滷水墨魚拼紅腸,十多年滷水膽,藥材味不重,有淡淡的甜味。$68

正宗泡菜湯

「他第一次來的時候,剛巧店內沒人,只得我一個,我也呆了一下,心想不是他吧,但他很自然就過來跟我擊掌,好像大家很熟似的。然後他坐下就叫了個泡菜湯來吃,之後幾次都是吃泡菜湯,他喜歡吃的。」負責人Wendy說。這韓國餐廳由兩母女開設,在九龍城開業已有三年多,媽媽是韓國人,所以做的韓國菜式都非常正宗。Wendy更說發哥每次都是下午三點,行完山後來食泡菜湯。

金園韓國餐廳
九龍城福佬村道44號地下C號

發哥每次都是下午三點,行完山後來食泡菜湯。$118

清淡靚粥

「發哥食得比較清,有時食白粥,有時食艇仔粥,他都是食粥多,或者叫多個腸粉。他偏好地道些、有些歷史的餐廳,可能貪人情味多些。」「添財記」負責人黃金偉說。粥店是已有69年歷史的老字號,由偉哥爸爸擺街邊做起,曾搬過一次舖,多年扎根在九龍城。「我們做的粥很傳統,有別於新派粥店,凌晨三時煲到六時,熬足三小時去賣,粥放得耐,好少出水,沒甚麼花巧。」店還有蝦米炸兩,每日炸油炸鬼。粥店由偉哥一家人做,要留意公眾假期休息,下午五時便關門。

添財記
九龍城龍崗道35號地舖

艇仔粥,粥熬足三小時才去賣,雖然沒花巧,卻是最傳統的味道。$24 、蝦米炸兩,$25

招牌沙爹牛肉米

甫入店,便見到「獅子山下」霓虹燈牌、階磚地板、舊式鐵皮信箱、以懷舊為主題,餐牌與茶餐廳無異,提供茶餐、小菜、炒粉麵飯等。食物質素一般,其中發哥捧場的沙爹牛肉米,是店內招牌之一。

九龍城冰室
九龍城衙前圍道32號

發哥捧場的沙爹牛肉米,是冰室招牌之一。

手打魚蛋

「他一來到就自己入去串咖喱魚蛋食。」「德興魚蛋」老闆林生說。做魚蛋最重要是魚靚,否則會有腥味,故堅持用鮮海魚做。店內的魚漿用黃鱔及䱛仔,手打只會選用約40斤重及質素靚的鮮魚,其餘用機打。其出品彈牙得來夠鬆軟。

德興魚蛋
九龍城福佬村道76號地下

滋潤糖水

「發哥可能太勞碌,愛吃些清淡的糖水。」負責人方錦榮說。他的爺爺在1955年於深水埗開店,到他和哥哥接手後97年便決定在九龍城開分店。「合成糖水」專做潮式糖水,「潮州糖水一定有白果、蓮子,強調咬口感,食完有扎實飽肚感。」

合成糖水
九龍城龍崗道9號地下

蓮子雪耳白合,渣特別多,強調咬口感,食完有扎實飽肚感,秋冬滋潤。$38

台灣牛肉麵

「他會喜歡無甚麼味精,天然少少,喜歡到小店食飯。」負責人Milko說。餐廳老闆其實是以前高級法國餐廳「老富昌」(Le Fauchon)的老闆,因經營「老富昌」壓力大,去年決定把它結業,和台灣人高儀蘋,開了這間台灣菜館,主打牛肉麵及台灣小食。發哥幫襯過兩次,兩次都有叫紅燒牛肉麵,湯底是用兩大鍋湯混製而成,一鍋牛骨高湯,以牛筒骨、蔬菜、滷包熬至少10小時;一鍋紅燒汁,以香料、薑葱、紅黑豆瓣醬、美國牛𦟌熬三至四小時。兩鍋湯汁撞在一起,就成了這個牛肉湯。麵條是隔條街「陳明記」的出品,即上海麵,但粗幼適中,彈牙又掛湯,是不可多得的好麵,吃到台灣味道。

台灣蘋果姐姐
九龍城城南道44號地舖

紅燒牛肉湯麵,選用美國牛𦟌,是台灣牛肉麵店的做法,是屬於台灣太太高儀蘋家鄉的味道。$52

看來發哥的口味傳統得來帶點麻甩,而且喜歡有人情味的小店,至於清淡與否,應該也是看看那天胃口好不好而已,不過整個九龍城這麼多泰國菜,他貌似只吃過其中一間,應該就不太喜歡食泰國菜了。

記者:黃子卓、何嘉茵
攝影:潘志恆、鄧鴻欣
編輯:施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