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六年十月,張充和借曲友汪一鶼剛收得的趙孟頫梅花律詩集句長卷,臨摹一過。未料大陸易幟浩劫,原卷被抄,從此渺無影蹤,張充和抄卷,雖「未毀秦灰,然亦殘破不堪」。四十年後張充和汪一鶼在美重聚,憶念往事,因而重書一過相贈,一鶼珍而藏之,直至張充和過世兩年後,才由一鶼之子王敬之在美國發表〈四姨張充和〉一文披露出來,這就是張充和手抄梅花詩的由來。
這段往事說的是張充和,但最大的亮點,顯然是張充和王敬之筆下的趙孟頫梅花詩手卷。抗戰勝利之初,百廢待舉,有物主急於求售一個極精美之大長手卷,內容為五十首七言梅花律詩,書者署名子昂(趙吳興趙孟頫),一口價黃金四十両。汪一鶼躊躇猶豫,張充和遂提議「請沈尹默判定真偽吧」。沈尹默「當即認認真真從頭至尾細閱一過,結論簡捷乾脆:這是趙字的上乘,份量這樣大也很少見。」王敬之說,沈公一言決疑。「家母的梳妝櫃、首飾盒全部空空如也,換來這大手卷。未及數年之後被抄家,寶物在劫難逃,劫後發還的竟是內容完全不一樣的題名趙孟頫手卷的贗品。」
今秋故宮趙孟頫書畫特展,趙孟頫大熱,只是展覽當然沒有、也沒有任何人提及這個趙孟頫梅花律詩長卷。徐邦達啟功兩位先生的高足王連起先生,是故宮的研究員,他說趙孟頫是空前絕後的全才,書法楷書四大家顏柳歐趙,前三位都是唐代的,唐以後只有趙孟頫。據他所說,元代書畫(比如趙孟頫),北京比台北故宮品質和數量都超過。這個是事實,但我更感興趣的是他說的,溥儀出宮,運走了一千二百件卷冊,都是宋元精品。中國古代字畫,特別是書法,軸子非常少,元人的軸子也不超過五六件。溥儀帶走的其中八百多件,幾十年來故宮收回來了,然而還有四百件呢?裏面有這梅花律詩集句長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