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秋天宜賞菊,中醫更認為菊花可入饌兼入藥。菊花茶氣味芬芳,有清熱明目之效,惟菊花性質偏寒涼,寒性體質者不宜飲用,建議要加入淮山及枸杞子中和寒性。現時西式下午茶常見的洋甘菊同樣屬寒涼,體質偏寒者飲用後或會出現頭暈等不適,可即時飲用薑茶暖胃,緩解症狀。
記者:伍雅謙
菊花有不少品種,市面多見為黃菊、貢菊、胎菊及洋甘菊等。註冊中醫師楊明霞表示,單是黃菊已可分為不同品質,如杭菊及貢菊,當中以貢菊品質最佳,黃菊花瓣偏黃,具有清熱及明目之效,品質較佳的貢菊,屬於貢品級的菊花,花瓣色澤較淺,較杭菊品質更佳,清熱、清肝火及明目疏肝的療效較強,可令脾氣暴躁者的情緒問題較不易發作。
宜加淮杞中和寒性
未盛放的菊花稱為胎菊,雖然性質亦偏寒,但楊指其清熱功效較溫和,若患者並非太過熱底,多會使用胎菊,而胎菊因為未開花,沖泡時香氣較濃烈,疏肝的功效亦較高,故若要疏肝解慮,多選胎菊。至於洋甘菊則有降血壓及安神之效,雖然同樣性質偏寒,但較黃菊及貢菊溫和,可配搭偏溫的玫瑰花,減低其寒性,若想有助安睡,可再加入薰衣草,但注意低血壓患者不宜飲用。
秋天亦適合以菊花入饌,但因性質偏寒,較適合有虛火及熱底人士,楊稱,容易口乾、「鼻㷫」及熱氣人士亦宜飲用,天氣乾燥時若感到口乾,可將菊花茶加入蜜糖,能減少煩躁及上火。她稱,中醫治療肝火旺盛及肝氣結,又或肝鬱致眼部疾病如眼澀及眼紅等,也會以菊花入藥,而菊花水亦可外用,有清熱解毒的功效,煲滾待涼後外敷患處,可紓緩皮膚容易發炎及發紅的情況。
菊花性質偏寒涼,楊提醒手足易冰冷、平日有氣無力的人,其實不宜飲用寒涼之物,以免傷及脾胃,偏寒底人士飲用太多菊花,更有可能出現頭暈等不適。若寒性人士喜歡菊花的明目效果,又或喜愛菊花的香氣,可加入健脾胃的中藥,如淮山及枸杞子等,中和當中的寒性。
楊指,曾有病人飲用菊花茶後不適,「飲兩、三杯真係覺得暈」,空肚飲用症狀會較嚴重,建議若飲用菊花茶後頭暈,應即時停止,可以薑或陳皮泡水,又或飲用普洱茶和胃,尤其薑有溫中和胃之效,可即時減輕頭暈,陳皮則有健脾之效,同樣能紓緩症狀。至於普洱則宜用熟普,尤以10年以上熟普較為暖胃,又或選擇黑茶類如六安茶等。
不少人會飲用菊普,即以菊花加入普洱茶內,但近年有指兩者同泡有致癌物質,楊稱現時未有研究證實致癌問題,但有現代醫學研究顯示,普洱加菊花會產生化學作用,對胃部不佳,仍待更多數據證實。
想輕輕鬆鬆健康啲,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