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錄影財經台《錢進新世代》節目,被訪者是一個手機遊戲的年輕創業家,未見其人,監製傳來他的報道,並表示對其創業的熱情及突破困難的金句特別欣賞,例如「創業是永不放棄直到成功」、「創業跟打工的分別是每天要帶領自己做事,沒人指引你、如何突破困難的一道牆」等等……,老實說,作為一個做了十幾年生意的人,聽到這類內容,我會覺得:「使唔使講咁大呀!」部份年輕人譁眾取寵,將創業講到十級難度,如何白手起家含辛茹苦,無非想自提身價,甚至嚇怕想創業的人。而我的朋友圈中,由無到有的為數不少,解決難題根本是家常便飯,並沒有分享的價值。
到了訪問當天,跟他談上三句,即完全改觀,他生於複雜的家庭背景,童年痛苦而沒有愛,十六歲時,其父告訴他十八歲後就會完全停止一切財政資助,甚至連大學學費及所有生活開支都要由他自己負責,而且說到做到,狠心非常。不要以為他是邊緣青年,他老爸想放棄或教訓他,實情他是尖子,會考幾條A,為繼續學業,試過同一時間接十一份補習,他知道往後生活得靠自己後,如何賺錢成為唯一的人生目標。十九歲第一次創業,至今經歷第八次創業終於做出成績,這確是個不簡單的小伙子。
太富裕反成絆腳石
很多時賺唔賺到錢,視乎你的決心有幾大,若然做不成這單生意會冇錢開飯的話,嗰度力可以話完全不同。我出身band 5學校,話自己英文好到不得了,你都唔信啦!我最初自立門戶,坐足大半年冷板櫈,眼見積蓄將近見底,大客細客乜客都狂見,終於一個大型project對我的產品有興趣,不過大前題要sell掂其外國老闆,對我來說,講產品不難,講英文先係最難,不過下個月甚至下半年有冇錢供樓供養父母,這個老外絕對是關鍵。
會面前,除了背熟產品的英文說明書及專有學術名詞,還為對方將會問的問題準備好答案,查字典、請朋友翻譯,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這類廢話根本不消說,唔通冇準備會好啲咩?可幸最後都過關。其實在這件事之前,我曾經報讀市場學文憑課程,實在是想藉此學好英文,但因為當時沒有急切性,當然是走堂居多。
我最想說的是,艱難的環境往往磨練一個年輕人的心智,將一塊石頭變成玉石。我的經歷比起上文那位年輕人實屬小兒科,千金難買少年窮,香港生活環境富裕,父母對子女的過份疼愛,往往成為子女成才的絆腳石。
郭釗
http://fb.com/heaology.edu
本欄逢周四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