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球衣款式推陳出新,今年更改由Nike供應,球迷又要破費。小小一件球衣見證時代和科技進步,而舊日的絲網、大隊徽球衣亦代表球迷對黃金年代、青蔥歲月的情意結。
過去廿多年間NBA球壇翻天覆地,球衣店「Shooting Five」負責人黃傑(圖)娓娓道來球衣的前世今生。
記者:洪量丰 攝影:王子俊
【1989-1997】Champion獨市生意
美國運動品牌Champion由1989年起成NBA球衣獨家供應商,黃傑指此年代球衣經典之處在於其卡通標誌:「90年代球衣印刷特別過癮,可能想吸引小朋友看球,球隊都設計色彩繽紛的卡通標誌,往後崇尚簡約,鮮有此設計。」當年如火箭、太陽的「大logo」球衣都教球迷津津樂道,不過在設計以外,當年球衣質料普通,穿上感覺悶焗:「以前尼龍料重,都是絲網印製,僅給球迷基本需要,不太重視質料和排汗,穿着時有點熱。」
【1997-2004】多家品牌逐鹿市場
自1997年起,Champion不再壟斷,Nike、Puma、Starters和Reebok等加入戰團。黃傑指這時期球衣的用料、車工有改善:「那時各隊球衣由不同品牌負責製造,球衣分球迷版(Replica)和落場版(Authentic),以往Replica隊徽只是表面燙印,但Nike推出中級的Swingman版,分別在於隊徽在中層電繡,類近落場版。」其他品牌方面,他透露Puma所推出的帝王落場版球衣最具收藏價值:「Starters和Puma落場版手工一流,車工位不易脫線,而且隊徽以射印再繡上。」
【2004-2006】Reebok成獨家供應
千禧年初,Reebok已踏足NBA球衣市場,此品牌早年鮮有涉獵籃壇,因此部份球迷不看好其發展,不過黃傑直言Reebok的設計把球衣帶入新時代:「Reebok年代最主要是物料改變,其落場版有所改良,用料也沒有舊日般粗糙,而且細看可見字裏有暗花 。」此外,Reebok亦推出退休球員如「小鳥」布特(Larry Bird)的球衣,讓球迷追憶往日情懷;然而Reebok球衣同樣擺脫不了褪色的問題,黃傑指:「這年代的球衣多洗會褪色,始終技術上未能克服。」
【2006-2017】adidas收購後取代
adidas於2005年收購Reebok,翌年順理成章成NBA球衣的獨家供應商。如說Reebok革新物料,adidas則改變了球衣文化:「以往球衣代表Hiphop等黑人文化,衣服闊鬆偏大,近年變為追求輕及貼身,球員穿上後動作依然流暢。」adidas曾推出中文字體球衣迎合華人市場,不過,adidas最大膽當屬2013年推出短袖球衣,雖然毀譽參半,但黃傑認為此舉有突破傳統的意味。質料上,這一代球衣盡量減少「車線位」,名字和號碼以熱熔燙印,穿着不會「刮肉」。
【2017】重新踏入Nike年代
新球季重新踏入Nike年代,雖然暫時市面上只有五件Swingman版本,但黃傑也滿意新款設計和剪裁:「Nike一向走在時代尖端,絕不會墨守成規,例如內附晶片便顯出科技進步。觀乎Swingman版,主要是膞位剪裁較貼,穿上不會左搖右擺。」相較舊款球衣,Nike款較「挺身」,同時亦較厚,黃傑坦言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新一款球衣有兩層,看上去不會太透,雖然較厚且重,但外觀挺身,符合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