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局裁定,無綫電視於今年6月突抽起港台節目《頭條新聞》,而改播習近平訪港預錄片段是違反牌照條款並發出強烈勸喻。無綫發言人重申強制播放港台節目要求是不合時宜,應盡快終止。而民建聯葛珮帆亦隨即出來抽水,指港台已有足夠渠道播放自己製作節目,毋須再免費「佔用」商營電視台寶貴時段云云。
葛議員跟大台的想法未免本末倒置。說是佔用,該反過來理解免費電視台所以要播放港台節目,是基於他們佔用了大眾所擁有的大氣電波來牟利,因此須履行應有的公共廣播服務責任,絕非大台的施捨。無綫今日以港台已擁有自家頻道為由,去抨擊做法不合時宜,是刻意轉移視線、意圖卸下社會責任之舉。
若無綫對這種「過氣」安排有不滿,早應在15年獲續牌時提出反對,甚至拒絕續牌以正視聽,特別是14年1月港台已開始數碼地面電視廣播,無綫同樣可以「港台無理由免費佔用商營電視台寶貴高收視時段」為由駁斥。
但現實是無綫一方當時只懂唯唯諾諾,有牌照就好。而通訊局更放寬規定,准許無綫平日將港台節目提早至下午6時播出,避開高廣告收入的黃金時段,而當時無綫除爭取周日有相關彈性安排不果外,並無提出其他反對事項,悉數同意通訊局相關播放安排,反而港台對時段新安排有保留,惟意見未獲當局採納。
無綫未有堂而皇之反對,卻不時作出各種礙眼的小動作:去年9月,無綫不再轉播膾炙人口的《城市論壇》,並將《頭條新聞》調至下午6時播出;今年就停播包括《左右紅藍綠》在內的四個節目,被消失的悉數為時政節目,令人關注無綫染紅、港台節目被邊緣化被陰乾的困局。
對此,無綫總是以「電視台根據本地免費電視節目服務牌照,按通訊事務管理局要求播放香港電台節目」為由申辯,既然不播放是跟規矩、尊重合約精神的表現,則今天駁斥合約守舊不就是輸打贏要之舉?
更值得注意的是,通訊局15年是在未經諮詢下,以「行政指配」方式把無綫的廣播頻譜繼續配予無綫,與免費電視牌照年期看齊。局方解釋是因為無綫頻譜到期時會出現競爭性需求,而由於免費電視「獨特的社會功能」,為避免覆蓋及滲透率高的服務縮減或中斷,決定棄用市場主導模式去配給。
換言之,無綫已經一口氣拿盡着數,在續牌有效期12年內毋須理會新競爭者,一台獨霸近半頻譜,而這是政府要求電視台發揮獨特社會功能的前提下所造成的壟斷。若無綫今日明言無意履行其公共廣播功能與責任,則政府方又何須為其提供此等優惠安排?
港台在資源短絀下,電視節目多年來一直位居電視平均欣賞指數各台之首,而且願意提供外判節目申請,資助有心人拍攝多元題材,反之,無綫在慣性收視下,收視與節目質素按年每下愈況,只能靠賣藝人私隱的實時APP去開源。誰真的不合時宜,不是早已有答案?
夏水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