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德福教育】規定老師小一教到小六學生:你是我第二個媽媽

【華德福教育】規定老師小一教到小六
學生:你是我第二個媽媽

兩位現代孟母為女兒開辦無功課、無考試的市區首間華德福學校。雖然零辦學經驗,但遇上志同道合的老師。「在主流學校當老師,我們生產同一件事:問題、答案、考試、成績表​;但在華德福學校,我們跟孩子一起成長。」來自印度的班主任Deepa Ganju說。這裡的老師陪伴一班學生完成整個小學過程,由小一教到小六。雖然看起來很自由,不過華德福有課程指引,並且在世界各地的學校通行,老師需花時間,用遊戲和藝術形式,設計合適的教材。不過這裡的老師竟然毫無怨言,還說自己正在「享受生命」?這間學校有甚麼魔法?

記者:馮樂婷
攝影:伍嘉亮、程詩敏
剪接:魏利民

朱映樺指老師由小一教到小六的過程中,彷如重新經歷自身的童年。

為了與Teacher Deepa聊天,有同學努力學習英文。

學校設有繩網,讓同學在小息時有適當的運動,上課時更專心。

「每天只可以很匆忙,將一些頭腦的知識傳遞給學生背讀,能應付考試就足夠。﹝學生﹞這個年紀是否應做這些事情?」朱映樺﹝朱朱老師﹞五年前修讀教育文憑時,曾於一間主流學校實習,令她不禁反思教育的意義。她一心追尋另類教育,教過自然學校和蒙特梭利幼稚園,最後遇上華德福學校。

華德福學校認為教育應該切合孩子的成長步伐,因應他們身體和思維發展而轉換模式。「老師很清楚小朋友發生甚麼事,這個年紀經歷甚麼,有甚麼可以透過課程給他。」朱朱老師坦然華德福學校翻轉了她對教育的看法。有別於主流學校年年轉班主任,這裡的老師陪伴一班學生完成整個小學過程,由小一教到小六。「初小時,同學仍在很夢幻的狀態。他們主要用圖像思考,他們聽故事會很有畫面,好像大人看了一套電影。所以,就算玩遊戲也好、做數學題也好,老師都會用小故事來襯托。」朱朱老師說。升上高小,同學開始冷靜下來,發展自我意識,老師會教授地理、天文、世界史,讓他們認識自己和身處的世界。

課房色調柔和,能穩定同學的情緒。

老師會跟同學一起吃午飯。

教學不用課本、電腦、iPad。「要用很多方法,創作不同的歌、遊戲、故事等;要想如何傳遞這些知識而同學亦有興趣學。」雖然看起來很自由,不過華德福都有課程指引,並且在世界各地的學校通行。自印度來港的 Teacher Deepa,教過九年主流學校,亦教導過一班華德福學生六年。在主流學校,她看見同學對失敗的恐懼:「我看過很多學校,大多數都有考試。你要學習,否則你會不合格。老師會在班上宣讀我的分數,我的朋友會聽到我的分數,這樣太多羞恥感了。」而華德福的學生沒有考試,毋需以分數證明自己,Teacher Deepa發現同學間很少互相比較。「他們從來不會告訴我,那個孩子擁有更多、比我優秀。很自然地,他們會告訴我下一次要做更好。如果你能令自己進步,你必定可以超越他人。」以鼓勵、同行代替競爭的環境,同學反而更有動力自我提升。

當教育不只是傳遞知識,而是老師陪伴同學成長時,同學亦視老師為家人。「我在2010年失去了我丈夫,當時我很難過。有一個三年級的男生,他跟我說:『老師你知道嗎?當我長大時你跟我一起,你將會是我第二個媽媽。』」Teacher Deepa指她記憶中還有很多窩心的片段,這班學生也在陪伴她成長。相比主流學校耗盡老師的勞力,這間學校的老師愈教愈有火。「小朋友的學習,不只靠一個很好的課程,也要靠老師的內在特質。如何透過他的身教去傳給小朋友。」朱朱老師指她也在努力追求進步。Teacher Deepa更指:「現在我可以說,如果再選擇,我還會當一個老師,因為我正跟這些學生享受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