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豐白玉」住迷你太空艙

「秋豐白玉」住迷你太空艙

【本報訊】去年跟隨「神舟十一」火箭上太空的蠶蟲,是經內地科學家培育改良適應力較強的蠶種「秋豐白玉」,升空前科研人員從4,000條蠶蟲中選出6條肥白精壯的送上太空,並利用航天物料製造迷你太空艙讓蠶蟲居住,以減輕蠶蟲升空時遇到的危險,結果6條太空蠶順利升空,更於一星期後在太空吐絲結繭,30日後平安返回地球,羽化成蛾,繁衍後代。

桑葉太乾或致脫水

構思今次「天蠶變」壯舉的宣基中學周穎熙老師和4名女生,原來都是很怕蠶蟲的,她們憶述研究初期試過蠶蟲大逃亡,結果由周老師出手「捉蟲」尋回蠶B,其中現已升讀大學的梁芷韻和王嘉寶日前返回母校,看見迷你太空艙內6條太空蠶後代都十分興奮,她們指構思時曾養蠶實測,發現蠶蟲易病難養,餵食桑葉尤其小心,太乾會令蠶蟲脫水而死,太濕可致肚瀉,室溫最好維持25至28℃,冬天可照燈保暖。
至於餵食桑葉的份量及次數亦要隨蠶蟲成長增加,若餵得太多,蠶蟲吃不消會被桑葉蓋住易生病。她們指兩年前初次飼養遇上氣溫驟降,曾有不少蠶蟲死亡。
■記者潘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