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菲定律意思是「任何可能會出錯嘅嘢,都會出錯」,英文叫做「Anything that can go wrong will go wrong」。大家望一望林鄭月娥發表施政報告後有關她的新聞,就知道發生乜嘢事。
本來派錢買到些微民望,交通津貼雖然小恩小惠但勝在夠貼地,而且中共十九大開波,馬屁友擦鞋仔搶佔了版面,施政報告討論迅速冷卻,對林鄭應係好事,政客應該明白no news is good news。哈!殊不知先整單「薯片港台工作申報事件」,無風起浪,莫說薯片早已知會特首辦秘書長丁太,即使冇知會,都冇可能大鑼大鼓向廣播署長下命令要求停止節目宣傳。林鄭火併人氣KOL,自然處於下風。佢未知衰仲公開呼籲薯片尊重制度,言下之意是指責佢唔守規矩。做政務官訓練是但凡「開拖」前,定必掌握事件來龍去脈,但林鄭砌薯片之前竟然對薯片已知會丁太一無所知。到薯片還拖連消帶打,笑笑口講:「花咗嘅時間好似仲多過講施政報告」,一招KO林鄭。
跟住第二單就係「學校直播李飛事件」,一睇就知離晒譜,李飛基本法講座根本唔啱中學生睇,勞師動眾只為取悅中共黨官,效果適得其反。林鄭回應指,「冇嘢可以強迫」,直言若學生不想看,「闔埋眼就睇唔到」。林鄭成個回應好乞人憎,689語言偽術眾所周知,運用捉字蝨、改定義、講啲唔講啲等技巧,但林鄭就係寸嘴、傲慢、懶醒,似足陳百祥阿叻style,即八十年代盛行的「窒人唔使本」。政務官訓練對公眾回應唔怕悶、唔怕重複,最緊要大方得體,「窒人」屬小學雞低水平鬥嘴行為,並非討論政策應有態度。林鄭呢種作風已蔓延至局長,運房局長陳帆是人辦,相信好快佢就會變吳克儉2.0。反而陳茂波、劉江華等梁粉學精咗,一於照本宣科沉默是金。
至於第三單就係「公屋八十萬封頂事件」,為咗逼人買綠置居,突然在訪問中表示公屋建屋量定於八十萬,其餘建成單位改成綠置居出售,有關意見一出街,建制內外譁然,因為𠵱家公屋輪候時間已超過四年半。由於群情洶湧,林鄭及陳帆要再次澄清,將封頂說法講番軟啲,以免引起基層反感。政務官訓練是但凡重大政策變動,需要同相關利益組織「走一轉」,摸摸底先至好出街,以好打得能吏見稱之林鄭,變身政客後卻忘記了政務官ABC。從這三件爭議事件睇到,林鄭月娥蜜月期完全消失,進入「動輒得咎」公眾搵錯處階段,於是變成錯得都會錯。政治是關乎公眾觀感,一旦感覺變壞,所有嘢會越睇越唔順眼,連政客自己也會疑惑:「明明自己無變,點解咁多人唔妥我?」
往後還有大量十九大之後北京下達的工作指示要處理,還有一地兩檢三步走,硬仗連場,北京當日看中林鄭取代689,本是藉其高民望來處理爭議事件,但誰人估到,硬仗未到,她「無厘頭」地自我減分。網上潮語有云:「衝出嚟X」,就是這款!
添馬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