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院用板腦點算手術物料 零遺留

將院用板腦點算手術物料 零遺留

【本報訊】近年不時有醫院發生手術後遺留醫療物料於病人體內事故,令病人被迫「捱多刀」。為避免類似事故發生,將軍澳醫院3年前引入「檢算手術物料電子系統」,協助醫護人員更準確點算手術用儀器和物料。系統運作以來,已在超過2萬名病人的手術中使用,術後遺留醫療物料事故保持「零」紀錄,未來或會推展至其他醫院使用。

有提示及計時功能

醫院每日都進行大小不同的手術,每次都涉及數以百計、以至千計的儀器和物料。在手術過程中,護士需要多次準確點算手術儀器,防止遺留醫療物料在病人體內。將軍澳醫院麻醉科及手術室代理資深護師曾子倫表示,過往點算儀器和紗布等物料後,護士都會將結果填寫在手術室的白板上,「但有時同事在白板上的書法比較有藝術感,萬一理解錯咗,或者有少少錯誤,後果都可以好大」。
過往公院曾有紗布等物品遺留在病人體內,病人要「捱多刀」取回物料,甚至出現併發症。
將軍澳醫院於2014年底更新電腦系統時,引入「檢算手術物料電子系統(PNIS)」。護士利用平板電腦輸入儀器點算的資料,並透過Wi-fi實時在醫管局系統更新,手術室的智能電視會同時顯示相關資料。廠商設計系統時,亦特別詢問醫護人員意見,針對手術程序和需要,加設提示、計時器等功能。如系統發現有強制欄位漏填,將有警告欄跳出;擠入物一旦未從病人身體取出,亦會有紅色文字欄提示。系統亦可預設計時器,提醒醫護人員為病人注射藥物。而手術完成後,系統亦會整合各文件,上載至醫管局內聯網。
該院麻醉科及手術室部門主管鄭鴻佳醫生指,系統自推出後已在逾2萬名病人的手術中使用,該院手術後遺留醫療物料事故數字至今仍保持「零」紀錄,系統會繼續改善功能。
■記者羅繼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