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富翁與大耳窿 - 畢明

大富翁與大耳窿 - 畢明

那天駕車經過跑馬地墳場,車內收音機吐出政府的新一輪房屋政策,既然是吐出來的東西,都不會開胃醒神到哪裏。不知恁地,有感而發,同友人講:「其實咪即係一場大富翁,你被迫生活喺每一格都已經俾人買咗,淨係負責行過科水嘅世界。出生得比你早嘅人,玩個game比你早嘅人,買晒啲地,差不多操控晒啲資源、物價、人工同通脹,個遊戲英文名叫Monopoly嘛,遲起步嘅,仲要遲十年、廿年幾十年,邊有得玩啫?呢個唔係遊戲,係鬼古。」最醜惡是那些屈了機還要踩廢青冇用的人。
其實又有少少似封建時代,有封地、是地主的,不勞而獲,不事生產,其他人的可能性,都被土地經濟縛死,樓市作為經濟手段是最沒創造性的。我討厭可能性低迷的世界。心想,那些賺到盡的大富翁,到頭來,也不是他朝君體也相同,後世又會如何記得你呢?
熄掉了收音機,大家無言。
邪門地,幾天後在面書見到(好似是高登仔潮文)一篇《依家嘅香港根本係一局已經玩咗三個鐘嘅大富翁》!!不過潮文更透徹領略《大富翁》之反映現實,「記唔記得大富翁每行一圈都可以拎二千蚊?呢個就係你份糧,但冇用,場上每一格地都係人哋,你全部人工都係交返晒租」,餘下的缺口,就是「機會」、「命運」同「入獄」。
常常搬「土地供應問題」出來萬能key會否太懶?資源有限之外,不是還有土地政策,和移民政策問題嗎?政府高官出糧,是告訴市民城市有什麼問題,還是解決問題?
天然資源是天定,政策指揮是人定。德國的房屋政策老早被人讚過太多次,老早摒棄以樓市作為經濟增長手段,有遠見和智慧的政府,知道住宅有壟斷性,有別於一般自由市場買賣的商品,是必需品,是人權,不應用來炒作謀取暴利,至有堅持房產稅、交易稅、增值稅等等,不是什麼辣招,是維護基本人權之必要。地產商訂價太進取,超過標準市價20%,要罰款,超過50%可以是惡意造市是刑事,要坐監;買不動產獲利的,課以重稅。買樓十年內出售大賺,要繳15%以上的「投機稅」。日本也是,總之短炒獲利(五年也算短),交重稅,囤房產,交重稅,令樓市不至成為大富翁遊戲,令買賣雙方炒樓的成本很高,回報壓低,否則,地產變成鬥接火棒的遊戲,發展商一個願打市民一個願捱,共業是樓價無間地獄。
你問我,文明,其實是有效約制人類性惡一面:貪心、自私、暴力等等等等。
新西蘭政府前幾天宣佈,禁止海外買家買本地樓,表示"New Zealand is no longer for sale"。土地不能輸入競爭,無上限無調節等於無底輸入通脹,吃不消了他們決定說不。
看見威尼斯死於旅遊業的蹂躪,荷蘭阿姆斯特丹市政府本年初也決定,要創意及有效遏止遊客潮,停停停唔該。威尼斯之死是西方的警世迴光返照,一味招呼遊客賺外幣,趕走了本地人,趕絕了本土工藝,又百貨騰貴,太多城市法醫宣判威尼斯已窒息不是在遇溺。
荷蘭人發現,自己友快唞不到氣了,遊客來消費消費消費,燒到物價過熱,住airbnb住酒店又間接催谷樓價,以前說旅遊業是無煙工業,但量一失控,便帶來了嘈吵、擠迫、垃圾、文化衝突,嚴重污染本地人生活質素,政黨領導話"We have to ensure that we don't exceed the levels of visitors that we've reached and seize the problem by its horns”。Seize the problem!阿姆斯特丹市長直情「急市民所驚」說:「有300萬大陸同印度遊客已經準備好向世界出發,我們要趕急做嘢!」於是推廣城市的預算慳啲使先斬80萬歐羅、airbnb租期要減短、大旅遊巴不准入市中心。總之,不為某些商戶零售短期獲利兩蚊,要整個城市長遠負債兩萬。自救為上。
點解要舉上述眾例?看看政府其實可以做很多去保障市民,係你做唔做。遊客超載,好客之道就要封頂,相應措施就要出籠。明知土地供應有問題,每日仲新移民?地產被外人亂買,政策就要下藥。香港人長期個個都苦叫買不起樓,但一賣樓永遠秒罄,那買樓的到底是誰?
說穿了,所有地產商都係大耳窿,合法放長債,人人一世為奴打工,個個份工明明不像往時有長期job security,偏偏要孭一條長命債,樓債是五指山,責在頭上的都不敢作反高飛了。大富翁遊戲透支着一個地方的創造性,地產經濟其實是大耳窿統治城市。
見到城市的前途遇溺不落水搶救,城市就會窒息。政府見溺不救是無能,外國有辦你睇唔做多可以做少,有句說話叫"we don't inherit the land from our ancestors, we borrow it from our children",不救其實自己也在做大耳窿,亂借出屬於下一代的資源和前途,到時邊個還,我們又憑什麼去任借孩子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