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那年盛夏扶荔軒家宴饗客,菜餚可口,消暑別緻,他處沒有,是主人傅先生參照祖傳食譜讓廚娘做的。雞鴨魚蝦各見特色,乾貨菜蔬另成風味,一桌食客歎為烹飪傳奇。傅先生說牟潤孫教授一生大魚大肉,傅家老太爺請他來試過幾樣葷素聯姻的小菜,牟公讚不絕口,說是最討人歡喜的健康食譜。數十年前往事了。那時候牟公是九龍一家京菜館的常客,我在牟公午飯席上認識傅先生,總管家族生意的青年才俊,港大畢業,留學英國,熟讀中外歷史,尤其精研統治英國四十五年的伊麗莎白一世王朝政治史,集藏那個時代的各科經典一屋子。傅先生說他是獨子,父親辭世之後他繼承祖業,學術從此荒廢,抽閑亂讀雜書而已。我們談得來,交往不少,深知他真是讀書種子,奇奇怪怪的中外古籍新書他都涉獵,腹載五車。一回,傅先生說很想拜識翻譯家湯新楣先生,我在吉米廚房請他們吃飯,席間談起張愛玲翻譯的《老人與海》,傅先生說譯筆有些沙石,沒有湯先生的文字凝練。湯先生扭轉話題稱讚張愛玲的小說。傅先生說很喜歡《第一爐香》書裏〈茉莉香片〉開頭一段:「我給您沏的這一壺茉莉香片,也許是太苦了一點。我將要說給您聽的一段香港傳奇,恐怕也是一樣的苦──香港是一個華美但是悲哀的城。」湯先生聽了說他是老一派的老讀者,讀小說是讀故事,難得寫小說的人坦言自己是在說故事:「許多高眉小說家好像都不屑於這樣坦誠。」傅先生一聽高興,說「在下正是此意」。他說《第一爐香》開筆寫得更直截:「請您尋出家傳的霉綠斑爛的銅香爐,點上一爐沉香屑,聽我說一支戰前香港的故事,您這一爐沉香屑點完了,我的故事也該完了」。
二
讀歷史我讀的也是故事。伊麗莎白一世喜愛的大法官大臣乃至埃塞克斯伯爵是故事。她的身世她的磨鍊也是故事。她的修長身裁她的語言天份更是故事。聽說她有容人之量,一生座右銘是「我了解,我緘默」:"Video et taceo"。聽說她身患隱疾一生不嫁也是故事。她喜歡服飾,天天換裝,喜歡珠寶,鐲釧環墜,更是故事。她喜歡看戲,譜樂彈琴,無所不能。梁實秋先生甚至說她機智口才都過人,一位外國使節稱讚她的語言能力,她說:「教女人說話不算稀奇,教她閉嘴要難得多。」她下御旨的時候愛說「這些命令像衣服,初穿上身會覺得緊,久之就會變鬆。」擴張貿易、海上交戰、搶奪贜金,四處稱霸自然也是她的故事。然後是瑪麗.斯圖亞特帶來的隱患。瑪麗是蘇格蘭女王,也是英格蘭王位假定繼承人。瑪麗是天主教徒,蘇格蘭人改宗基督教新教後不准她回去。瑪麗喪夫之後留在英格蘭伺機謀奪王位。伊麗莎白不敢送她出國,怕她勾結法國西班牙軍隊大舉入侵英格蘭,只好把她軟禁。瑪麗從此策劃潛逃,數次參與陰謀刺殺伊麗莎白。英格蘭國會堅決主張處決瑪麗,一五八五年通過《女王安全法》,一五八六年審判瑪麗並予定罪,一五八七年年初終於處決瑪麗,前前後後誘發英國與西班牙艦隊大戰,英國大勝,確立海上霸權,旛然改變歐洲形勢。一五九六年英艦攻破西班牙卡地茲港,擄得大批圖書,成為後來牛津大學包德萊圖書館的核心藏書。伊麗莎白時代英國史書上稱為快樂的英格蘭"Merrie England"。寫伊麗莎白王朝演義最值得描繪的是瑪麗.斯圖亞特的燭影斧聲。詩人斯溫伯恩(A.C. Swinburne)寫過這位蘇格蘭瑪麗女王三部曲。傅先生也甚有同感。他給我看過他評論斯溫伯恩三部曲的英文文章,寫得深而不澀,重而不沉,我勸他譯成中文發表他不肯,說將來退休了再好好想一想。
三
伊麗莎白一世逝世三百五十年後的一九五三年,伊麗莎白二世繼承父皇喬治六世登基,六月二日加冕。她在宮裏受教育,研讀歷史、語言和音樂,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參加英國本土輔助隊,受過訓練會駕駛和維修摩托車,一九四七年嫁給遠房表哥希臘和丹麥親王菲利普,生了三男一女。伊麗莎白二世在位至今六十多年風調雨順,轟動新聞的主角大半是她的子女不是她。傅先生常說老太婆洪福齊天,和伊麗莎白一世相比才幹不如,政績不如,運氣遠勝。多年前我收進一枚伊麗莎白二世藏書票,橢圓燙金,只印"The Queen's Book"三字。傅先生看了轉身走去書房找出一枚給我看,一模一樣,說是多年前倫敦友人送的。我新近又收進伊麗莎白二世一封手札,一九四一年四月二十五日寫的,寫在溫莎堡信紙上,上款人是英國皇室教廷的珀西瓦爾(Lancelot Percival)。那年伊麗莎白二世才十五歲,字很端秀,感謝珀西瓦爾記得她生日還送書給她,說她已經有了一本了,隨函奉還,以便裁處。她說要是有斯蒂文森的《給女孩子及男孩子》就最開心了,「我沒有那本書,很想一讀」:
Thank you so very much for the book. I am afraid I have got a copy of it but I would be most delighted with R. L Stevenson's "Virginibus Puerisque". I have not got it and I should love to read it.
It was most kind of you to remember my birthday this year.
I am sending the book back to you as I did not know what you would like done with it .
Thank you again.
斯蒂文森那本書的書名桑簡流先生跟我在英國廣播電台做文藝節目的時候他譯為《致青春男女》。《給女孩子及男孩子》是梁實秋先生的譯名,初版一八八一年,收了他給雜誌寫的一些散文,寫生活,寫哲理,學藍姆、哈茲利的筆調寫,寫得並不好,遠遠比不上他後來寫的小說好看。猜想伊麗莎白二世之前讀過《金銀島》,讀過《綁架》,讀過《兒童詩園》,所以想讀《致青春男女》:「到底那年她是十五歲的女孩子,」傅先生說,「何況那本書是斯蒂文森第一本散文集,她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