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讀者臥虎藏龍,然而亦不乏智商情商低到接近零之輩,譬如早兩天前金牌經理人與世長辭,娛樂版大做文章,記者有本事連若干年前名字差一字的Danny仔於同月同日仙遊都挖番出嚟講,八卦之全面教人嘆為觀止,七嘴八舌的留言,卻竟然夾雜一句「食唔少靚女」,我當堂打個突,真係仲衰過笑容可掬和未亡人合照的冇腦行政長官,咭咭咭復哈哈哈。大佬呀,保守的舊派人雖然唔興昂然出櫃,好似啲後生基仔基女咁滿面傲氣直認不諱,但另一篇文章不是詳盡報導該位先生七十年代曾有兩載短暫婚姻,雖然孝順母親的他希望替老人家還抱孫心願,「坦言自己努力過,可惜有些事情勉強不到」,離婚後「明白要誠實面對自己的性取向」嗎,公仔畫到盲腸都見埋,你仲想佢點,使唔使影番輯短兵相接的肉照以資證明?逼人太甚,因住藐嘴藐舌的姑姑又試仗義指責你患上深度打爛衣櫃狂躁症啊吓,黃耀明選擇在演唱會宣佈「我係基佬」係佢嘅大無畏,你總不能見某某唔聲唔聲閂埋門過小日子,便冤枉他的艷福悉數根植在女兒圈呀!
對不起,我立即想起蔣芸女士同日見報的應景專欄,評論荷里活鹹濕大亨性醜聞避重就輕跳過最重要的強姦課題固然非常遺憾,提起東方荷里活女製片人同樣恃權大飽性慾單單指她好男色,也重重疊疊罩住恐同陰影:除非我的線報有誤,人家不是男女通殺嗎,獵物何止鬚生武生?「食唔少靚女」這種武斷的酸葡萄,該發酵時不發酵,不該氾濫時又盡情氾濫,來來去去都是根深柢固的歧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