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荃的分贓 實亡的制度(傳媒工作者 巴喬) - 巴喬

明荃的分贓 實亡的制度
(傳媒工作者 巴喬) - 巴喬

八和會館主席汪明荃因為不滿西九管理局未有按承諾為戲曲設獨立的藝術總監,又指局方委任美國人方美昂為表演藝術總監,擔心她與戲曲界人士難以溝通,批評安排是「因噎廢食、本末倒置」。
汪阿姐果然夠江湖地位,對政府要批評有不滿隨時指吓個鼻就得,她的控訴搶佔各大報章版面,相信當局對她的訴求不會怠慢,西九董事局新任主席唐英年也要急急安撫。一如新界鄉議局中人,一旦得悉政府要清拆丁屋僭健物,頓感原居民利益被剝削,揚言不惜流血抗爭,連「好打得」的時任發展局長、現官拜特首的林鄭月娥都拿他們沒有辦法,結果僭健問題不了了之。
汪明荃幾日後再接受傳媒訪問,臉上怒氣明顯未消退,但語調較溫和,聲稱要待西九當局完成招聘負責戲曲的表演藝術主管,了解人選及職能後,才決定下一步行動。畢竟,一幢耗資27億港元、比原定造價超支一倍的戲曲中心袋袋平安,其他的枝枝節節就好說了,相信戲曲中心日後落成使用,汪阿姐還得要在開幕典禮上感謝林鄭月娥對戲曲界的大力支持,肉麻說話少不了,隨時還有意外收穫。
不信嗎?林鄭競選特首前被《壹週刊》爆出體院的高爾夫球練習場及足球場被借予馬會舉辦奧運馬術比賽後一借無還,更計劃永久改為馬場用地,報道指時任民政事務局常秘林鄭月娥是關鍵角色,又指羽毛球代表隊前成員陳念慈曾經大力反對相關計劃,但「不知何故很快就無聲無氣」,及後更出任馬會見習騎師學校校長及林鄭競選辦公室副主任,並稱讚林鄭對運動員有同理心、以人為本,而林鄭在特首選舉中亦順利得到體育界選委全體提名。
是事有湊巧還是利益分贓,留待讀者判斷。當然汪阿姐經過那些年全國人大、政協的日子,相信沒有甚麼公職能吸引她,她想為戲曲界爭取更多的資源及關注亦無可厚非。然而,過去的周日有近百人希望政府關注自殺學童問題,赤足遊行到特首辦,卻換來冷漠的回應,不但每日工作17小時的林鄭未有現身,甚至連特首辦的職員也沒有出來接請願信。
地位的高低,政治上的親疏,決定了政府的重視程度。這就是這個非民選政府的制度弊病,政策為誰而定、財政為誰而花,甚至公共設施為誰而建,決策權通通都把持在政府及建制中人手上。哪怕你再多人、反對的聲音再大,都只可以在山頂位吶喊,比不上在VIP區內的握手位。
西九文化區藝術項目只是配菜,地產才是主菜,當這個大有為的政府日後遇到地產項目和藝術發展有矛盾時,也不難猜想誰會被犧牲掉,一如市建局於波鞋街的重建項目,空中花園、體育名人館話改就改,話刪就刪,連所謂諮詢的走過場也沒有,恐怕那時汪阿姐再發難也難改變甚麼。

巴喬
傳媒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