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對德國最大的迷思可能是所謂準時的民族性。這誤會既騙過了外國人,也騙過了德國人自己。 德國鐵路公司算是公共交通中的巨無霸,如日本漫畫不斷長出觸手的怪物一樣,在地圖上刻出蜿蜒的血脈。想出行誰也離不開它。這幾個月上facebook,時間線上會出現德鐵的視頻廣告,是很典型的「有比較才有選擇」故事:乘坐私家汽車的人容易在途中發瘋,因為食物污漬、小孩亂動、還有交通堵塞。而窗外鐵軌上從容不迫的高速列車(ICE)則如世外桃源,乘客自由自在,不受拘束。 廣告下上萬條留言幾乎全是辛辣諷刺。「有的撿誰選你?」──這是普遍主題。如果你搭乘過兩三次德鐵就會同仇敵愾,遲到、臨時換月台,這都不算什麼;趕到車站發現班次取消也是尋常。你錯過了工作、考試,或者下一班車甚至航班,工作人員連眼皮都不抬,只說超過九十分鐘的延誤可以申請十歐賠償。如果你還想說什麼,對方就用眼神殺死你,誰讓你不提前三四個小時出門,預備好多米諾骨牌一樣的多程延誤。我的鄰居這樣吐槽,我和德鐵愛恨情深──我真愛「幹」它! 公共服務也好不到哪去,很多辦公室一週只服務三天。但你去了也許會發現他們已經不受理某項業務,只是忘記對外通知。哪怕公務員告訴你一切就緒,也常會忘了讓文件最終生效。所以想一次辦好事情,北歐朋友支招,定要大吵大鬧。德國人自己則內訌,公務員指責市民沒按時交表格,市民反駁根本沒收到通知。這是筆冤枉帳,其中又牽涉到德國郵政或是德國鐵路的問題,大家「狗屎」來「狗屎」去,誰也不是好東西。 有鑒於此,每聽到德國朋友嘲笑南歐人懶惰頹廢,我就愛反駁。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窮確是南歐不幸,但是衣冠楚楚說句「感謝選擇我們的服務,抱歉又延誤了」,就值得一次次諒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