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現象對林鄭的啟示 (公共政策顧問 李兆富) - 李兆富

安倍現象對林鄭的啟示 
(公共政策顧問 李兆富) - 李兆富

安倍晉三再次帶領日本自民黨領導的執政聯盟,取得眾議院絕對多數議席;他也可能成為日本戰後任期最長的首相。
日本政壇雖然偶爾出現像小泉純一郎、安倍晉三般的強勢執政,但更多的首相做不到兩年便要換人。自從八十年代末經濟泡沫終極一爆至今廿多年,一共有十五人出任過日本首相。有不少分析指,日本的這個制度現象,削弱政客對官僚的制衡,有利於官僚建立權力和利益關係。事實上,真正掌握權力的是官僚制度,而不是政客。
話雖如此,像小泉和安倍等政壇異數,還是值得研究的課題。有人會認為,小泉和安倍的成功是因為他們的鷹派立場;小泉在任內派遣日本自衞隊到伊拉克參與維和行動,而安倍在任內的重點更是修訂和平憲法。不過,政治現實往往更加錯綜複雜,絕對不是單一直線的關聯便解釋得到現象。假如簡單地擺出鷹派立場就可以不斷連任穩握權力,全世界都走軍國主義路線,到處都是獨裁統治。
師傅教落,all politics is local。對日本選民來說,甚麼國防外交,肯定不及切身的經濟民生社會問題來得重要。事實上,在小泉執政期間,日本經濟算是經歷過一次小陽春。至於安倍就更加在2012年捲土重來之時,提出「三支箭」的經濟改革方針;當中除了最為人關注的寬鬆貨幣政策,還有稅制改革和活化開放市場經濟。
由2012年至今,日本的經濟表現多了點生機。從另一個層次觀察,日本市場經濟和社會文化的氣氛漸變,也不是單純在表面轉變,安倍晉三的主張,在某程度上重新定義了官、政和商的關係。日本一直是一個對外積極出口,國內經濟和社會卻傾向封閉守舊,但此一時也彼一時,近年除了投資活動本質上的改變,也可以見到日本政府漸漸開放市場。今年中通過容許像Airbnb般的短期民宿的經濟活動,正是安倍經濟學的一種表現模式。
在另一邊廂,林鄭月娥兩星期前發表施政報告時提到發展香港創新科技的八大方針,其中之一就是檢討過時的法規,感覺教人耳目一新。但言猶在耳,民政總署又失驚無神跑出來,說要在明年修訂《旅館業條例》;既要降低牌照事務處的舉證責任,同時又要租客及業主都負上刑事責任。簡而言之,就是想要用嚴刑峻法杜絕像Airbnb般的共享經濟活動。

要思考如何駕馭官僚

在這個號稱世界最自由經濟體的城市,由市場力量主導促進經濟,竟然諷刺地換來官僚「加強打壓」。我深信,官僚未必是特別厭惡共享經濟現象。但在行政主導下,香港官僚集「政策制訂者」與「政策執行者」於一身。站在官僚角度,最好的法律,很自然地就是最方便執行的法律。
不過十年前,旅遊業議會和其時的立法會旅遊界代表楊孝華,曾公開要求政府為民宿「拆牆鬆綁」。當時甚至有記者將「攞正牌的廉價賓館」和民宿對比,大讚民宿有「家的感覺」又經濟實惠。對於今次修例,酒店業代表亦坦言,最受影響是三、四線小型賓館。
香港的官員是在偏幫既得利益者嗎?我認為誅心之論是不必的。不過,現實是在今時今日的社會,缺乏實證基礎和理性邏輯的規管,那怕用上了消防安全衞生的行之有效的表面理由,亦不足以說服市民。反之,官僚慣性地撥款予各大大小小成效難以計算的「推廣」;每年數以億元計的開銷,只是換來一些做記錄交差的剪報。種種現象難免會令市民更相信,政府不但出錢出力偏幫既得利益者,更千方百計地阻撓創造性的市場現象如共享經濟。假如林鄭月娥明白到,今日的她由官僚搖身一變成為政治人物,更是特區政府成立之後,第一位有可能完成十年任期的行政長官;她應該要思考的問題是如何駕馭官僚,而不是被官僚騎劫。

李兆富
公共政策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