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旅遊專頁,即like籽想旅行:https://fb.com/travel.appleseed
蕁麻疹聽就聽得多,但大家知道是甚麼來嗎?其實蕁麻疹即是風癩,皮膚會突然出現一笪笪非常痕癢兼淡紅色的疹,通常數小時內就會褪掉,但身體其他地方的皮膚又會再出新的,沒完沒了,因為蕁麻疹來無蹤,去無影,而且像風般四處走,所以叫「風癩」,正式學名是「蕁麻疹」。
蕁麻疹可分急性和慢性兩種,如果病發至痊癒時間少於六星期,則屬急性蕁麻疹,多於六星期則屬慢性蕁麻疹。皮膚科醫生鄒傳德指,急性蕁麻疹超過一半個案會找到致敏原,算是敏感症一種;但慢性蕁麻疹則不算,因為近九成病人都找不到成因,相信是與身體的免疫系統紊亂有關。
急性蕁麻疹常見的致敏原有食物,例如吃了堅果、牛肉、貝殼類海鮮等,其次則是藥物敏感,而急性病毒感染如傷風感冒及腸胃炎等,都有可能導致發病,環境亦是另一誘因,例如被蚊叮蟲咬,所處的環境有塵蟎及動物毛髮等。急性蕁麻疹只要避開致敏原就能對症下藥,但鄒醫生指:「很多人患蕁麻疹來看醫生,都會以為是吃錯食物,其實慢性蕁麻疹只有少於1%是與食物敏感有關,很多時根本找不到發病原因,治療目標主要是透過藥物控制出疹時間,將嚴重程度減至最低,舒緩不適情況,從而提高病人的生活質素,經過一段時間後就會自己好轉,大概五成病人會在一年內痊癒。」
如果經常出汗、沖熱水涼、飲酒、皮帶或胸圍扣得太緊,亦有可能造成物理性或壓力性蕁麻疹,但不要以為避免接觸上述提及的事物就不會患病,鄒醫生指其實蕁麻疹相當普遍,「以統計來說,大約20%,即每五個人之中,就有一人一生裏至少患一次急性蕁麻疹,而患慢性蕁麻疹的比率,則大約是2至3%。任何年紀的人都有機會患上急性蕁麻疹,但患慢性蕁麻疹患者則主要是三、四十歲的成年人,女性佔較多,男女患病比例約是4:6。蕁麻疹也沒有季節性,因為一年四季都有機會接觸到致敏原,所以隨時都有可能發病。」
坊間有一些聲稱用作對付蕁麻疹的藥膏,鄒醫生指其實效用不大,因為蕁麻疹病發位置主要是真皮層下面,搽藥膏只能舒緩表面的發炎或止痕,加上蕁麻疹很多時「走來走去」,患者很難不停在不同位置搽藥膏,主要只能透過食藥控制病情。一般蕁麻疹只會影響皮膚,比較嚴重時可能會導致血管性水腫,如果有口腫、臉腫或舌頭和嘴唇腫等情況,覺得呼吸困難,就要盡快去急症室,很多時都需要打針治療。
蕁麻疹很常見,可能很多人只覺得小事一樁,但也不能掉以輕心,如果紅疹超過一日都不褪,而且又痕又痛,甚至留下瘀黑色的印,就有可能是患上蕁麻疹性血管炎,即皮膚下面血管發炎,需要做皮膚切片手術檢查,再由醫生處方相應的藥物,因為該血管炎的表徵和慢性蕁麻疹相似,如果拖延治療,除了影響皮膚外,也可能會影響肺和腸等器官,導致更嚴重的問題。
記者:黃子配
攝影:徐振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