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委看習近平權力四大漏洞(李平) - 李平

從中委看習近平權力四大漏洞(李平) - 李平

中共十九大在習近平攀上權力高𥧌的宣傳攻勢中落幕,但一份漏洞四出的中央委員名單,顯示習近平思想雖極速加入黨章,力壓江澤民、胡錦濤,並不等於習近平已能弭平黨政軍的權鬥。甚至可以說,江、胡出席十九大,不是和諧團結的象徵,而是他們的派系力量猶存的象徵。
其一,中委中紀委名單最大的睇頭當然是王岐山消失,被稱為習親信的趙樂際接掌中紀委。王岐山是循七上八下的規則退休,還是不堪家族貪腐傳聞困擾,當然不足為外人道也。9月初,海外盛傳不利王岐山的消息時,王現身湖南視察「闢謠」,陪同的竟是趙樂際。趙樂際成為繼喬石之後又一個由中組部長轉任中紀委書記的實權人物,他是國王的人馬,還是王岐山的人馬,不無疑問。
其二,中央軍委去年完成重組,由四總部分拆成六部三委六廳辦局,十九大之前又有連串軍頭調動,但在中委名單上,三部六委竟然缺了後勤保障部,新上任的部長宋普選即使不能躋身中央軍委委員,但起碼應是中委,未能上榜有甚麼問題?本應榜上有名的還少了南部戰區政委魏亮、中部戰區政委殷方龍,而戰略支援部隊的政委人選也尚未曝光。由此可見,習近平對軍隊的掌控尚未完成。
其三,國務院部委中有四名閣員,包括國防部長常萬全、人社部長尹蔚民、國土資源部部長姜大明、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因年齡出局,國土部黨組書記孫紹騁、人社部副部長傅興國分別名列中委、候補中委,有機會扶正,但其他接班人選的異動勢必引發中委的又一次洗牌,加上多個國務院直屬機構、直屬事業單位的一把手未能入選中委,顯示今屆中委並非全盤統籌、權鬥塵埃落定的結果。
其四,中共十八大後,非中央委員、非中央候補委員的楊雄、魏宏分別出任上海市長、四川省長,他們甚至不曾當選當地黨委常委,就被委任為黨委副書記,成為中共民主的大笑話,也是最明顯的權鬥後遺症。如果今次韓正上調中央,市長應勇會否升任市委書記兼躋身政治局,今日就會揭曉,如果由常務副市長周波晉升市長,也只具候補中委身份,如由外地調入,又可能引致出現雙非省長。
http://www.facebook.com/appledaily.li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