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行埋嚟我跳落去!」這句經常出現的電視劇對白,在現實中或尋死者發自內心的吶喊。談判專家用一張嘴,把無數生命從死亡邊緣拉回來。但每次失敗都意味着一個生命的離逝,談判組成員林思音6年經驗中,一次失敗令她難以忘懷。
林思音憶述當晚約6時接到指令到達深水埗一唐樓,一名50多歲男子危站於天台圍欄外,「佢隻手捉住欄杆,基本上一放手就bye bye」。對方「十問九唔應」,正值寒冬,最後靠一個麥當勞漢堡包打開話匣子,「我話『你都應該肚餓啦』,遞咗個包畀佢,佢就開始講自己嘢畀我聽」。
救人沒magic word
男事主事業家庭狀況處於低潮,與談判組糾纏近6個鐘,直至半夜12時,「佢同我玩倒數,話『12點鐘後,你唔使再同我講嘢,我會走,你點講都冇用』」。近半夜,消防隊換班,現場環境變動令事主誤以為消防員有所行動,隨即鬆開扶着欄杆的手,「佢望住我,就喺我面前跳落去……我即刻擰轉身,同我拍檔講『我未講完㗎』,跟住就聽到墮地『嘭』一聲」。林當時忍不住流淚,「我有好多嘢想講,本來有信心講得番佢回頭」,奈何一個誤會令他放棄生命。這次談判令她留下陰影,幸獲上司開解,警隊隨後亦安排臨床心理學家為她輔導 。
同為談判組成員的督察曾希文說,談判沒magic word,「唔係講咗邊隻字,個事主就唔跳」。他把談判比喻為談情,「唔會一拍拖就結婚」,由不相識,慢慢建立關係,到願意伸出雙手讓人拉他一把,須經歷漫長溝通。每個談判員的夢魘往往是事主不肯開口,意味情況相當危險,「我寧願佢發我脾氣,發洩情緒」。
警隊談判組成立42年,去年出勤應付反恐活動、挾持人質和企圖自殺等案件達83次,近年更自家研發儀器應付不同談判情況,如今年初自行組裝談判機械車,裝置了廣角鏡頭、喇叭和無線咪,機械車可上落樓梯和轉彎行駛,談判員能透過遙控溝通平台與事主溝通。
■記者梁銘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