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大戰 - 左丁山

科研大戰 - 左丁山

中國共產黨上星期舉行第19次全國代表大會,習近平進一步鞏固權力基礎,達牢不可破的程度。在習近平的強人領導作風底下,中國預料會在高科技領域攻堅,發揮後行者優勢,利用歐美日早已開發完備的科技知識基礎,要後發先至,在若干領域上做到世界第一,例如人工智能(AI)方面。
中國國務院較早前宣佈大力發展AI產業,要成為環球領導者,到了2030年,AI產業的總產值預期超過一萬一千億元人民幣;大企業如百度、阿里巴巴、騰訊等必然跟着政治風向走,開發AI新應用技術,投放大量資金。據麥肯錫一份報告計算,AI工業已被世界性大企業佔了壓倒性優性,於2016年在AI的總投資高達180億至270億美元,數目如此龐大,中小企惟有靠邊站,在車房研究AI有成的初創企業,始終要全盤出售給Google、Amazon或阿里巴巴之類。
中國擺明車馬,官商學研齊發,美國憑私人企業的創意迎戰,歐盟方面則因英國脫歐,西班牙搞分裂,奧地利31歲年輕人登場,政治局面亂作一團,難有整體發展AI策略,加上歐盟競爭委員會素來不喜歡美國科技巨無霸,同時也傾向保護工人職位,對AI代替工人有若干疑慮;日本的科技先進,機械人的應用,早已比中國更早開步,本難忽視,但日本不知是否國運欠佳,近年屢次發生大企業醜聞,企業不景,名牌公司如聲寶、東芝、日立、高田,以至最近的神戶製鋼,均有令人震驚的事件發生,令「日本品質」的聲譽大打折扣,連帶令人懷疑目前日本大企業開發新科技是否有足夠資金和意志力與中美一爭短長。
綜合來說,未來30年,AI似是中美科技較量的一個大戰場,不單止涉及巨大商機和金錢利益,也是雙方國力的大比拼。中國經濟是控制式經濟(controlled economy),一切由中央統籌,國務院拍板,由國營企業落實及指示科技「民企」如阿里、騰訊、百度、華為、中興等配合及准許它們擴大營業範圍,如果它們政治上緊跟習近平路線的話!其優點是集中科研力量,全國科技精英均聽中央調撥。而美國則勝在白宮、國會,純矽谷和私人創意,各自為政,百家爭鳴,全世界精英匯聚,誰也不聽誰,各自精采。這場AI科研及應用大戰,由集體對個體,中央籌劃對個體市場,事關世界前途,究竟最終誰勝誰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