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ViuTV劇《短暫的婚姻》,莊梅岩的劇本佳,演員稱職,亦拍得頗具格調,娛樂版有句評語深得我心:尊重觀眾智商。尊重觀眾智商,今天是罕有美德,單憑這心意,此劇已值八十分。故事發生於一幢三層唐樓,圍繞兩個家庭:陳奕迅飾帶子洪郎,尚未走出喪妻陰霾,Eric Kwok和蔡思韵演夫婦,新搬進陳奕迅所住的唐樓,陳奕迅在新鄰居蔡思韵身上找到亡妻影子,而蔡也不知不覺對陳暗生情愫,二人最後會突破禁忌,抑或懸崖勒馬呢?劇本有驚喜,但叫我更意外的,是「張愛玲」演女主角。伙拍陳奕迅的蔡思韵是新人,兩年前曾在郭梓祺編導的舞台劇《他鄉》擔綱,我當時看過。《他鄉》改編自張愛玲〈異鄉記〉,蔡思韵角色以作者本人為藍本,所以她實則演張愛玲。不是什麼人都能演張愛玲的,幸好蔡思韵氣質獨特,扮祖師奶奶也沒違和感。
本段內容有劇透,未看劇的讀者,可直接跳去下一段。說《短暫的婚姻》劇本好,尊重觀眾智商,是因為編劇善於留白,很多處耐人尋味,也容許不同詮釋。本身是Eason粉絲的內子,心心眼說:「陳奕迅真情深啊!」我則從道德高點反駁:他脾氣躁,看他跟兒子相處,可知老婆在生時也不會待她很好,對亡妻依依不捨,似是罪咎多於念舊,現在又拿蔡思韵作救生圈,根本是自私精。內子欣賞Eric Kwok的演出,但出於妻子本能,照例痛恨出軌的渣男。我則說,不,Eric Kwok算不錯了,他至少願意跟小三說自己愛老婆──渣男對原配最真摯的愛,不在於向老婆說情話,而在於給情婦立界線。內子認為劇中每個角色都很自私,我說蔡潔演的閨蜜不算自私,更是全劇唯一的好人。有人視《短暫的婚姻》為愛情劇,有人說它探討人生抉擇,可我和內子看到最後一幕──女主角回憶陳奕迅在天台為她拾起掉在地上的衣服,再掛上晾衫繩──都一致認為此劇最富啟發性的道理是:勾引有夫之婦,其實唔難,為她做點家務就行了;反過來說,不想戴綠帽,就要做家務。美滿的婚姻,必自男人做家務始。
劇終,我嚴肅地問內子:「我禮拜日寫呢套劇好唔好?」她不改笑匠本色地答:「好呀,係咪寫你自己出軌?」出軌我沒試過,但出軌故事,我的確聽過很多。男女老幼,相熟的,陌生的,都把我當南宮夫人,跟我分享他或她的出軌經歷。從我這道德判官的角度看,出軌者當中最墮落的,是為愛情出軌的一群,像《短暫的婚姻》那女主角,變起心來,比純粹喜歡女色的渣男更一發不可收拾。我知道一個故事,男女是近七十歲老人,發生了一場很純愛的偷情,因此也很墮落。
兩人青梅竹馬,讀同一間小學,同樣個子小,相貌也有點似,被老師戲稱為「金童玉女」。升中後兩人各奔前程,他入了陸徵祥,她入了格致,金童還會約一群小學同學見面,包括玉女。有天金童不知哪來的自信,向玉女表白,當場被拒,從此不敢再見。匆匆大半生過去,男婚女嫁,金童白手興家,玉女兒孫滿堂。通過臉書,一班失散多年的小學同學重逢了,時日如飛,盡是揮不去的記憶。金童玉女再見,已六十多歲,她守寡,他妻子仍在。舊同學聚會,其他人有默契地讓他們坐在一起,當事人初時有點尷尬,後來就習慣了。重叙往事,她坦言他當年像飛仔,故果斷拒絕,也想不到他表白失敗就銷聲匿跡。之後同學聚會,大家發現他們常常遲到,但抵達時間都差不多,各人心領神會。
比缺乏愛情的婚姻更搖搖欲墜的,大概是只有愛情的婚姻。白頭偕老,要靠尊重、忍耐和共同目標,不能單靠愛情。愛情像感冒,哪有一生一世的感冒呢?除非是得不到的愛,像金童玉女,才會潛伏半生,然後在晚年報復性爆發。分離半生,重逢仍是初戀,這樣的出軌,或許可立貞節牌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