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時代 - 林道群

黃金時代 - 林道群

上週本欄說到了卜立德《一個英國人的漢學路》,因而語及孔慧怡的新書《不帶感傷的回憶》。孔慧怡人們都叫她Eva Hung,九十年代初我在中大中國文化研究所打雜時,她掌管那裏的翻譯中心,主理英譯中刊物Renditions。我記得她們那時候就出版了魏貞愷Janice Wickeri翻譯莫言的小說集《爆炸》,並請莫言來中大客座,莫言題簽他的《透明的紅蘿蔔》至今我還擱在書架上。中國文化研究所風水好,傳統庭園式建築,有魚池養錦鯉,倚着一樓迴廊欄干觀魚,或在coffee corner陪劉殿爵教授飲下午茶的旗袍女士,就是Eva Hung。Eva Hung香港出生,港大畢業,八十年代倫敦大學唸完博士後回港加入中大,出掌翻譯研究中心,編《譯叢》歷時二十年,英譯王安憶、西西等人的作品,她說要重寫中國翻譯史,頗見重於漢學界。
《不帶感傷的回憶》懷人憶事,因所懷所憶皆翻譯界大名鼎鼎的人物,詹德隆先生先睹為快,寫來了熱情洋溢的英文信說,讀Eva Hung書實在是賞心樂事,尤其因為書中所記,很多都是他熟悉的師長,倍感親切。詹德隆說Eva Hung英文好他知道,沒想到她中文也這麼好。得天獨厚,與一代文化俊傑交遊這麼多年,兼又好文而强記,一枝彩筆捕捉了一代學人的神髓。
陸羽飲茶時,我跟董先生這麼一說,董先生說那當然了,Eva Hung中西都懂,當年在宋淇、喬志高鼎力推薦下,主持《譯叢》多年,建樹超卓,深得英美漢學圈子讚許。結交那麼多當代學人作家,友情既篤,赤誠相待,落筆清遠雋永,第一手資料化為第一流品題,寫出來尤其珍稀。既有學術價值,鈎沉人物掌故,文學品味又脫俗,當然好看。
我數了一下Eva Hung所記的,楊宗翰、艾青、趙蘿蕤、宋淇、鄺文美、蔡思果、王敬羲、馬悅然、陳寧祖、高克毅、謝燁、劉殿爵、黃兆傑、毛文福、也斯和張佩瑤。用她的話說,現在回過頭看,那真是香港的黃金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