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oo 的悲哀 (執業律師 任建峰) - 任建峰

#MeToo 的悲哀 
(執業律師 任建峰) - 任建峰

荷李活電影大亨溫斯坦(Harvey Weinstein)被指控性侵犯(包括各種性騷擾、非禮甚至強姦)女員工、女電影工作者、女演員的醜聞越鬧越大。越來越多女士挺身而出,指控溫斯坦多年來以自己在電影圈的影響力威逼利誘,去嘗試令女性就範,不願意就範的就會在事業上受到影響。
隨着指控越來越多,女性受到性侵犯的問題受到廣泛關注。在社交媒體上,一個「#MeToo」運動近日強勢蔓延。用這個hashtag的過千萬來自世界各地的女士都拿起勇氣,把她們過往在各種情況下被性侵犯的慘痛經歷說出來。
「#MeToo」受害者所憶述的經歷大多都與各方對溫斯坦的指控有幾個共通點。第一,侵犯者都是對於受害者特別有影響力的人。他們可以是長輩、上司、重要生意夥伴或工作機會提供者、老師、宗教團體長老或神職人員。第二,因為侵犯者有一定的地位,就算他們行了惡行,受害者都很難說出來,說了出來又未必有人信,甚至會被他人抹黑為說謊或咎由自取。第三,不願就範的女士就會被男侵犯者在生活、工作各方面封殺,變相再受害多一次。
總括來說,今次「#MeToo」運動所揭發的女性慘況就正正反映了愛爾蘭大文豪王爾德(Oscar Wilde)的名句:「這個世界的一切都是與性有關,除了性本身。性是關乎於權。」換句話說,無論是溫斯坦或是「#MeToo」運動帶出來的一個個故事,男士性侵犯女士的情況根本與男士的慾望過盛無關。這類型惡行的一切源頭都是在於世界各地男女不平等的情況。試問,如果男士不是在權力架構、商界、專業界別、宗教團體、家庭結構上大權在手,他們還可以這樣欺凌女士,然後橫行無忌地把惡行埋藏嗎?
或許,有些人可能會以為溫斯坦醜聞只是西方的問題、與香港人無關,因為西方人總是被標籤為性思想比較開放。但這是真的嗎?首先,以溫斯坦作比較,香港媒體娛樂版不時聲稱有女士因傳聞中的娛樂圈「遊戲規則」而要去「陪老闆」或與老闆友好的生意人。本地社會見到這些傳聞時,普遍都不會同情女士在這個工作環境(如果是事實的話)生存,而只會揶揄她們「食得鹹魚抵得渴」、咎由自取、甚至以不同侮辱字眼形容她們被傳要做的事。還有,近日引用「#MeToo」說自己受害故事的女性當中都不乏香港人。再者,願意鼓起勇氣說出自己被性侵犯的女士,都往往因香港保護性侵犯舉報者的法律程序不足而在調查、審訊過程中再一次被調查員或律師過火的盤問而受傷害。
無論是香港還是世界任何角落,一個個理應是不能接受的「#MeToo」悲哀故事,都反映了社會的狀況。
✽以上是筆者個人意見,不代表他所屬的律師行或團體。

任建峰
執業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