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校園暴力,每年奪去無數學子的性命。一班子女命喪於校園槍案的家長巡迴全國,本周來到三藩市灣區一所小學,在分享白頭人送黑頭人的經歷後,亦見證該校師生宣誓日後會提高警覺,預防悲劇重演。
駐三藩市記者:唐芷瑩
三藩市羅頓小學(Lawton Elementary School)200名6至8年級師生,在禮堂內認真讀出誓言:「我會留意暴力的警告跡象、訊號和威脅,會立即行動和認真對待,不會啞忍,會告訴信任的長輩,幫忙締造更安全的校園!」
在旁見證宣誓一名母親霍克利(Nicole Hockley),兒子命喪於2012年12月康湼狄格州桑迪胡克小學(Sandy Hook Elementary School)槍擊案。她喪子後全職到全國演說,與其他同樣失去摯愛兒女的家長,靠着推動預防和槍有關的暴力和自殺案,得到走出喪子之痛的動力。「我不覺得校園暴力有不斷增長,我相信學校仍是超級安全的地方。反而現在趨勢是有了社交網絡媒體後,這些警覺性應是大大提高才對!」
桑迪胡克槍擊案是美國史上第二嚴重校園槍擊案。當時一名20歲青年開車到學校開槍,釀成20名學生和6名老師死亡後自殺。在事件中失去6歲兒子的霍克利,數個月後決定聯同受害家長成立「桑迪胡克承諾」(Sandy Hook Promise)志願組織,已向全國超過200萬人推動預防自殺和校園暴力的訓練。該組織表示,準備去傷害自己或他人的人,大多數都會在事前露出一些蛛絲馬跡。他們引述研究數據,表示每5宗校園槍擊案中,有4宗的兇徒都曾向旁人透露過行事計劃。因此該組織呼籲所有人在平日都可留意身邊人,會否在日常或社交網絡上,有過份沉迷槍械武器的傾向、對小事也會有極度過大的反應、或在學業成績上或工作有突如其來的轉變等。如果有,也要加倍留神和說出來(“Say Something”),無論是對當事人,或警告執法單位。 他們續指,有時只是對當事人用一句關懷的「Hello」(你好)來打開話匣子,也許已可拯救生命。
羅頓小學學生Allen Ho在聽完分享後向記者表示,曾經受到暴力欺凌,遭同學在公園踼打,因為「年紀太少,沒有告訴任何人,很怕會惹上麻煩」。問他覺得會招來甚麼麻煩,他想一想表示:「老師會覺得我在煩他吧。」他續說,此事發生後,仍然經歷好一段被欺凌的日子,但是聽完這場分享後,日後會勇敢一點說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