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炎症性腸病的中招者不乏年輕人,一直身體健康的29歲Irene,去年年中忽然腹瀉、腹痛,要入私家醫院治療;起初以為一般腸胃炎,其後更發高燒、出風癩,以至不停嘔吐,大腸鏡檢查顯示腸道出現多處潰瘍情況。她其後轉到威爾斯親王醫院留醫,確診克隆氏症,因屙血情況加劇,一度留醫深切治療病房達兩個多月,因腸胃出血曾輸300多包血保命,再先後兩次接受切腸手術,受病情影響出現腸道收窄情況。
生活健康 患病成因未明
經歷大病,Irene形容自己仍然生存,在很多人眼中是奇蹟。她目前仍留醫,直言過往健康及生活習慣良好,不煙不酒,不知道為何會患該病。
她說,以往曾教過3年書,之後轉做保險理財,認為患病可能與工時長、壓力大有關。去年6月留醫至今,4個月前才有氣力從病床走到病房洗手間洗澡,之前一直靠母親照顧,夏天時連「行兩步都喘氣」。目前,她可吃易消化及清淡食物如雞及豆腐,但最愛的生蠔和刺身就不能吃,高纖食物亦不宜;亦要在醫院長時間接受吊液治療,補充營養維持生命;同時須服用抗排斥藥及生物製劑控制發炎情況。她希望未來可找到根治克隆氏症的方法,或可減少用藥或藥物副作用,令病人可回復正常生活,以及可計劃生育。
■記者梁麗兒
想輕輕鬆鬆健康啲,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