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首場記者會的幕後訊息(李平) - 李平

十九大首場記者會的幕後訊息
(李平) - 李平

中共黨代會一向沒有透明度可言,不只黨代表選舉中委、中紀委及中央委員選舉政治局委員的投票過程不公開、票數不公開,上五屆大會閉幕後總書記見記者也是發表一通講話後就退場,沒有答問環節,再無1987年十三大閉幕後新任總書記趙紫陽台上答問、台下交流的盛況。因此,外界想掌握大會幕後的政策或人事訊息,就只能透過公開的記者會去挖掘、推測。
中共十九大備受關注的焦點有四個:一是中共的領導架構會否變化,即由總書記制改行主席制;二是如果架構不變,現有七名政治局常委除習近平、李克強留任外,王岐山會否留任,新常委有幾個?胡春華、陳敏爾會否作為下代領導核心入常?三是習近平的政見將以何種方式加入黨章?四是香港人、台灣人較關心的中共對港、對台政策及人事調整。
今屆的中共領導人名單迄今眾說紛紜,一方面是因為習近平主政以來在人事異動問題上一直不按常規出牌,黨政軍高幹提拔的時機及人選屢屢出人意料,就算他能主導人事佈局,外界也難依常理作出推測。另一方面,這也表明中共權鬥熾烈,不到選舉結果公佈都可能有變數。
不過,昨日舉行的中共十九大第一場記者會反而顯得中規中矩,大會新聞發言人庹震唱了近兩小時的獨腳戲,沒有正面回應海內外關注的焦點問題,其中仍有值得留意的訊息。其一,會議日程是蕭規曹隨。十九大24日閉幕,會期七日,與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及十八大一樣。而十七大,即胡錦濤、溫家寶主政後的第一次黨代會則是為期八日。這顯示,依循過往的日程,中央委員的差額預選將在22日舉行,經主席團第三次會議同意後,24日提交大會等額選舉。
其二,庹震表示,十九屆一中全會結束後,新一屆中央政治局常委將同中外記者見面。中共新一屆領導人的亮相,自然最受矚目。庹震的說法貌似中共會維持政治局常委會領導制,不改行主席制。因為按毛澤東時期的主席制,在常委之上有副主席、主席,不像在總書記制之下,總書記也是常委之一。

習近平自信遠遜趙紫陽

其三,庹震的用語是新常委「將同中外記者見面」,並不是記者會。這說明習近平雖然似乎權勢、風頭無兩,但自信仍遠遜當年的趙紫陽。1987年十三大閉幕後,趙紫陽出席新聞發言人舉行的新聞界酒會,回答了中國人權、中共黨內鬥爭、鄧小平地位等敏感問題,後來還走到記者區與記者們面對面交流,改變了中共領導人的刻板印象。習近平雖然被捧為中國強起來的新一代領導人,出訪時以拋書包著稱,但未有與記者侃侃而談的氣度,何以稱世界領袖?
其四,習近平的政見加入黨章已沒有疑問,但「習近平思想」似乎難以一步到位。庹震強調,黨章的修正要「充份體現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的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由此推測,習近平的名字必會加入黨章總綱。照中共現有黨章的提法,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是「創立」,而江澤民的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胡錦濤的科學發展觀是「形成」,姓名與政見之間有一長串定語,這恐怕也將是習近平思想的初步表述方式,最快會到下屆黨代會才完成「創立」。

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