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解要買車?
當你在香港搭的士要求找足錢哪怕是一個幾毫都要找贖,你會俾人問候。
當你在香港搭的士不用對方找足一個幾毫,你會俾人擺上網唱。
當你在香港搭的士會俾人拒載甚至以水喉通趕你落車。
當你在香港搭的士會俾人短途嫌短、長途嫌長,你幾乎以為自己截的士本身就是一件錯事。
當你在香港Call UBER政府要拉要鎖。
當你坐公共交通工具沒有讓座你會被網絡起底。
你會想擁有一架私家車。至少在那個空間無人可以鬧你。
如果這種情況叫「靈魂出走」,那就一起出軌吧,反正你不能逃避太長時間。
當你入油,你突然發覺油價其實和樓價升得一般的高。
當你入停車場泊車,你發覺你的人生就是無了期的排隊等入閘。
當你隨街違例泊車,你發覺自己好像罪犯做案時刻心存僥倖,抄了牌呼天搶地,逃過一劫便歡天喜地,320蚊的牛肉乾足夠把你的靈魂拖回疲憊的身體元神歸位。
北京很早便「發明」了單雙號限制行車的規矩,希望減少塞車的情況。結果有車主索性買兩架車,天天都要坐車出門。記者問原因,北京車主如此回答:坐公交和坐私家車都是要塞,那我寧願坐在自己的空間塞。
但講到最懂得逃避現實,隨時讓自己靈魂出走一下的,還是政府高官,例如陳帆局長。
不肯出席大專界的論壇,解釋高鐵要用一地兩檢的理據,陳帆局長說,如果出席活動會帶來更大的撕裂,相見不如不見。即是,講多錯多,不如少做少錯。
不去面對問題,問題不會消失;不去論壇,撕裂也不會自動癒合。所以說,陳帆真的懂得如何迴避問題,相見不如不見,靈魂遊出身體,只剩下空洞的軀體回應社會的質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