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忽然興起一股「厚奶茶」旋風,沒聽過的算落伍。
只是問起來有點像某文藝巨著,好多人聽過,但名氣跟用家不成正比例。厚奶茶比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作品厲害點,一講就有人笑笑的,不知道是喝過了覺得是跟風排隊,不好意思,抑或是我喝了,所以我走在世界前端很自豪。
那,純粹是行銷手法嗎?就好像店外一大條人龍,有時是因為裏面慢條斯理慢工出細貨而已。
厚奶茶,顧名思義,比平常奶茶多奶的茶而已,買手工現作的奶茶一樣可以做到,如果只是為了多一點奶。相比過去流行過的葡撻、蛋撻加其他成份進去,就成了新產品,厚奶茶不算新口味,嗜奶者也不至於要衝進店去一箱一箱捧走,流行得莫名其妙。
有新聞台見獵心喜,把新聞再炒一炒,讓市民增廣見聞,擴闊視野,進行一場厚奶茶盲試。原裝一杯,另外據配方一份奶兩份茶沖出來的一杯,幾乎所有試飲者都辨認得出原裝產品,都嫌手沖的不夠甜,欠了一點特有的滋味。最後記者的論點是:必然在茶與奶之外有特殊秘方,自家可能炮製不出來。結論實在不得了,還有比這更廣告的新聞嗎?
厚奶茶忽然受厚待,就是從一條新聞片爆紅開始的,當然又是排隊搶購,有人在外面排隊,守在起跑線前列,一開門,人群追趕跑跳碰,但那不是搶買房子,只是奶茶。然後一眾新聞台天天當新聞報,做了大量飲家服後感報導。
有識人士表示,這種營銷手法,應該是從香港感染到的,他們聽聞在香港買房子,時不時有仲介在外面打架的新聞。我一聽,護港有責,不表認同,香港賣房子不用那麼複雜,越貴越有人買,用得着跟經紀公司合辦自由搏擊大賽,打假的?香港乃法治之區,被帶上警察局怎麼辦?而且,排隊衝閘片,應該不會造假,否則就太看不起台灣人的智慧了。早前大陸有一條衝閘搶着送錢購房片,人家是要把閘門撞爛,更有人被軟塌塌的門撞個正着倒地,這才能瘋傳一時,達到營銷效果的。
有識人士表示,這手法也是從香港傳過去,再發揚光大的。我表示嚴重抗議,營銷本就是自古以來存在的正經事,沒有誰是始作俑者。對方見我嚴重抗議,好像真怕了,就說,奶與茶本來就是勻來勻去的,有時奶比茶多,有時茶比奶多。我說,一切講求比例,口味厚重到要八分奶二分茶的,就不是奶茶了。話到此處,忽然一室靜默無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