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十一日,香港長官鄭月娥發表施政報告,沒有片言提及「民主」,卻七十七次談到「青年」,對年輕一輩似乎關懷周至。只是她口說施政大謨,兩眼却不斷左右閃爍,令人想起她對年輕一輩幹的好事。
八月中旬,鄭月娥政府一口氣判處十六名從事民權運動年輕人入獄;十月中旬,又跟二○一四年民主佔領運動者九人算賬,陷以「藐視法庭」罪,其中多數是年輕人。法官的判詞傳達了當局意旨:「港人不得以『違法行義』為名,肆意犯法。」依法違義則當然可以。
又鄭月娥說「鼓勵年輕人議政參政,不問黨派」,但她委任的「問責」要員以至政治助理,民主派年輕人一個也無。城市論壇主持蘇敬恆據說就是因為立場不偏不倚,不得出任政治助理一職。至於議政,有十三家大專院校學生會擬辦論壇,探討「一地兩檢」有無肆意違法,鄭月娥却一口拒絕派員出席,說年輕人要了解政府意見,可以上政府新聞網看律政司長及運輸局長的錄影演講解釋。運輸局長陳帆更說:「我們出席論壇,恐怕徒添爭議,是相見不如不見。」然則他們只是鼓勵年輕人議政唯唯諾諾,參政也唯唯諾諾。
因此,鄭月娥政府除了以嚴刑峻法對付有抱負的年輕一輩,還致力把教育變作洗腦宣傳,抹殺事實,醜詆民主,頌歌屠民政權。例如教育局的《基本法》教材,以「暴力行為越來越多」之偽詞,抹殺香港常見的和平抗議;以「普選是否萬能」之浮詞,否定民主;却以「中國發展帶動香港經濟」等溢美之詞,歌頌中共。
十月十三日,中共駐港辦公室副主任陳冬在《人民日報》發表鴻文,談香港青年問題:「佔領運動以至校園流傳的港獨主張,顯示香港年輕人受錯誤思想影響。香港政府須依照習近平主席的論述,對年輕人加強愛國教育,加強宣傳,教他們明白中央權力絕對不容挑戰。」鄭月娥的青年政策,顯然就是據中共指示釐定。「一國兩制」、「港人治港」云乎哉。
立法會上,有民主派議員代違法行義的年輕政治犯發言,問鄭月娥為他們做過甚麼。鄭月娥說的,不是改革邪惡政治制度,而是:「我身為天主教徒,天天都為年輕人祈禱,希望他們有國家觀念,有香港情懷,有世界視野……」她說得動聽。
南齊高帝蕭道成顧念親情,把自小喪父的姪兒蕭鸞視同己出,撫養成人。他死後,蕭鸞却篡取帝位,三次誅殺蕭道成後人,「每一行事,輒先燒香火,嗚咽涕泣,眾以此輒知其夜當相殺戮也」。史家說:「流涕行誅,非云義舉。事苟求安,能無內愧?」(《南齊書》卷十、卷四十)鄭月娥之每天祈禱,比蕭鸞之燒香流涕還有不如。她篡取香港民權,把民權運動者關入獄中,了無愧怍,更自鳴得意。
古德明
專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