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拉布 墟市被走數(公民黨執委 冼豪輝) - 冼豪輝

政府拉布 墟市被走數
(公民黨執委 冼豪輝) - 冼豪輝

林鄭月娥競選期間因先後兩次取消天水圍視察墟市,被諷刺為「飛機友2.0」。今日林鄭公佈其任內第一份施政報告,一改過往特首做法,在立法會宣讀時只講重點政策。但民間爭取多時的墟市政策,在約4.9萬字的報告或施政綱領中隻字不提,延續「放飛機」本色。目前雜亂無章的墟市申請程序看來會延續下去,繼續躲在「由下而上,地區主導」八字真言背後。
過往有不少民間團體曾舉辦墟市,不但能支援基層生活,亦能活化社區。但他們背後要耗時數月甚至一年才能成功,由尋找合適土地時,面對不同政府部門的管理;到準備營辦時,需要申請不同的牌照(例如臨時食物製造廠牌照等)。途中更可能需要經過區議會,程序絕非一般基層組織能應付。還未計在不同地區,申請程序亦有所不同,團體無所適從。撐基層墟市聯盟等團體一直要求簡化申請程序,增設墟市專員協助墟市申請。但今天政府仍然故步自封,視而不見,這就是管治新風格嗎?
政府近年不斷提倡可持續發展,引用環境局對於「可持續發展」的定義,關鍵在於協調經濟發展、社會共融及環境保護三個因素。在施政報告內出現「經濟」詞的次數達79次,當中第三部份名為「多元經濟」,包括一帶一路、會展業用地等等。但對於有助經濟發展和社會共融的墟市則未有提及,多元經濟對政府來說,只是有錢人、財團的玩意,容不下社區經濟。至於施政綱領,政府有「地區經濟」的部份,但只是重複支援社企等等。對墟市政策隻字不提,政府是讓墟市問題可持續下去。
今年9月底的墟市事宜小組委員會,原定的「新一屆政府對墟市的看法」的議程被抽起,當時政府表示留待施政報告後再上委員會交代。外界普遍期望政府會吸納民間團體的意見,落實林鄭政綱內提出研究在各區增設特色墟市,設立以青年為主的周末小市集的建議。但可惜事與願違,施政報告的墟市新政策就是無政策。結果立法會白白浪費了一次會議時間,更要在下次會議討論政府的「新政策」。近日有不少人非常重視議會的議事時間,對於政府如今在墟市政策上拉布理應予以強烈的譴責。
墟市一直廣受市民歡迎,剛剛過去在深水埗就有中秋熟食墟市。墟市是對抗財團良策之一,政府的不作為正正代表着一種訊息:自由市場其實只是財團的玩意。

冼豪輝
公民黨執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