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鄭月娥首份《施政報告》,事先張揚主打房屋政策。結果是,雷聲大,雨點小,首置上車盤區區一千個單位作先導計劃,甚麼細節也沒有,連畫餅充飢也談不上。而她開宗明義「以置業為主導」的房策方向,以綠置居取代新公屋,更是值得商榷。
不應以綠置居取代公屋
一早放風的港人首置上車盤,現在只是在政府賣地表中,挑出觀塘安達臣道提供約千單位的住宅地皮,推行先導計劃,並且要待明年中才公佈詳情。公私合營首置盤如何避免明益地產商、予人官商勾結觀感,林鄭似乎仍未想清楚。
報告中十四段有關房屋的文字,最值得注意反而是她一錘定音,敲定其房屋政策是「以置業為主導」,聲言要「致力建立置業階梯,為不同收入的家庭重燃置業希望」。除推出首置盤,增建居屋、「白居二」恒常化外,更宣佈「未來的新建公營房屋,應以更多的『綠置居』(綠表置居計劃)取代出租公屋」。
林鄭計劃,將供公屋住戶購買的綠置居恒常化。明年底,就會有四千多個原為新公屋單位,轉為綠置居單位出售,佔明年新落成公屋供應量達三成半。
林鄭指綠置居可騰出現有公屋單位,而合資格的公屋申請者也可購買。但將新公營房屋的重心由出租公屋轉向出售的綠置居,沒可能不影響正輪候上樓的28萬戶基層市民。
公共資源有限,政府的角色究竟是要保障最基層市民有瓦遮頭的基本「居住權」為優先,抑或保障人們「置業權」、助人買樓為重心,值得深思。
八萬五世紀黑色大笑話
香港特區董建華、曾蔭權、梁振英三任政府,都曾面對房屋問題。董建華的每年八萬五建屋大計,揚言十年內要讓全港七成家庭自置居所,卻遇上金融風暴,樓價大跌,遍地負資產,民怨沸騰,八萬五政策「冇講即係唔存在」成為世紀黑色大笑話。
曾蔭權則在任期尾聲才復建居屋,並因樓價大升推出先租後買置安心計劃,協助夾心階層上車,但梁振英上任後叫停,其推出的港人港地卻完全走樣,呎價與私樓無異,又被揭地契原來無註明只售港人,只靠行政措施,其後更有中聯辦官員以港人名義掃貨。
林鄭的首置計劃會否淪為港人港地翻版,言之尚早。但以助人置業主導房策,萬一樓價大跌,林鄭隨時重蹈前人覆轍。以綠置居取代新公屋,公共資源運用的優先次序更是不合理。
周一至周六刊出
林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