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行乞的施政報告(時事評論員 林忌) - 林忌

不如行乞的施政報告
(時事評論員 林忌) - 林忌

特首林鄭月娥上任的第一份施政報告,除了減中小企利得稅「大舉開倉」之外,幾乎全屬小恩小惠,與競選時所謂「理財新哲學」,說要「大膽增加開支,特別是投資性的開支」相距十萬八千里,競選距今只不過幾個月,「新哲學」已經隻字不提,可謂「走數」得面不改容。
全份施政報告最有實惠的不是打工仔,而是中小企老闆;政府把首200萬的利得稅率降至8.25%,可低過薪俸稅,或令高薪一族紛紛「成立公司」,以自僱名義改繳利得稅來避稅。「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如四人家庭的月入1.9萬元以下,每月總工作時數達192小時,則由2,600元增加至3,200元,這幾乎就是施政報告對基層的唯一幫助。
香港人最關注的房屋問題,不但沒有提及如何增建公屋去解決目前輪候公屋要4.7年的歷史紀錄問題,反而把2018年火炭4,000多個新的公屋單位,轉為「綠置居」出售;的確「綠置居」是給主要為現有公屋租戶轉買,理論上會收回一些公屋單位再出租,然而把即將落成的新公屋單位轉售,再等候收回之前的公屋單位,必然會令短期內的輪候期更長。至於「首置盤」的一千個單位,則屬杯水車薪,既無法解決房屋問題,又不肯從源頭減少人口增加的問題,根本上完全沒有改變。
最有爭議的是「免入息審查的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支持自由經濟者,認為這是進一步對香港的公共交通運輸公司利益輸送,更有鼓勵其盡情加價以及濫開路線之嫌,而以市民的角度看,計劃以八達通為單位,計算除的士、紅Van及村巴外的公共交通開支,凡每月開支超過400元,則扣減25%交通費,而上限為300元。要盡取此津貼,每張八達通的每月交通開支,需要達到1,600元以上,即每日由柴灣來回上水,都未能盡領津貼,這種小恩小惠的津貼,比起林鄭給予500元非法行乞的大陸乞丐更少,更不用和當年每個市民派6,000元並論了。

政府離地不變

更何況這交通津貼,更似為跨境走私的非香港人度身訂做:津貼計劃包括跨境到羅湖等站,由於任何人都可以購買與使用八達通,因此帶貨跨境走私的大陸人,當可以盡情利用特區政府公帑的津貼,買數張八達通去帶貨,即凡交通費1,600元就可領取300元,當可令跨境走私成本的運輸減少18.75%,隨時令市民輪候列車的時間更長。正常市民得到的幫助極有限,專責跨境運貨以至速遞員卻能從中得到最多利益。
近日資訊科技界人士不斷質疑,為何香港的電子支付技術落後,八達通壟斷市場云云;然而政府不但沒有開放市場,反而進一步助長其壟斷,即所有交通工具都必須使用八達通,才能列入計算交通津貼之內,去領取特區政府的津貼;在原則上,為何乘坐村巴與紅色小巴返工的市民沒有津貼,而非香港人、速遞運貨甚至走私用八達通卻有津貼?一如特首選舉期間,林鄭不懂如何用八達通入閘,連做了特首之後,也完全不懂八達通,才訂出這種把目標為公帑資助長途乘客家庭,最終只會變成公帑資助跨境走私的「堅離地」政策。
綜觀全份施政報告,個別政策選擇性採納各家之言,如保留灣仔運動場,拆灣仔政府大樓去改建會展;增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為罕見病患設恩恤用藥計劃等,但大格局欠奉,即香港長期以來的政治困局全無改變,因此政府離地不變,上層的利益集團不變,北京的殖民滲透洗腦教育不變,林鄭浪費大量篇幅,繼續去撰寫中國「十三五規劃」,以至繼續「一帶一路」等對香港根本沒有任何實際意義的「黨八股」,而沒有任何政治的鬆綁,以至大陸的政制不變,香港根本沒有可能「融入」大陸的一制之中,這才是香港永遠無法解決的政治死結。

林忌
時事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