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好打得好賣得 其實只是好避得 - 李平

蘋論:好打得好賣得 其實只是好避得 - 李平

林鄭月娥就任特首後,與民主派、與傳媒、與市民的互動和關係無疑都比梁振英大為改善,近日推銷首份施政報告的手法更深得前港英政府的箇中三昧。從不停藉媒體放風賣其派糖「理財新哲學」,到周日走出特首辦親身接請願信,再到明日只宣讀施政重點不與梁振英鬥長氣,因好打得而上位的林鄭月娥,似乎變成了好賣得,修補社會撕裂似乎成功在望。

醜聞皆入梁數 市民放過林鄭

在發展局長任上贏得「好打得」外號的林鄭月娥,作風之強硬與好鬥的梁振英其實有頗多相似之處。2013年12月,林鄭與袁國強、譚志源組成「政改三人組」後,無論是前期的政改諮詢、還是後期推銷8.31方案,都是對要求真普選的民意置若罔聞。2015年鉛水事件爆發,林鄭在立法會指官員被迫飲鉛水的情況不能接受,提醒官員不能接受屈辱,因為他們不但代表自己,更代表特區政府的尊嚴。
自當選特首尤其是就職後,林鄭月娥着意洗脫梁振英2.0的形象。香港層出不窮的政治醜聞、法治醜聞,雖然林鄭月娥的民意評分由63.7分降至56.4分,但並未逆轉主流民意對她的期望。一方面,梁振英的好鬥對香港造成的破壞令民主派、市民都心有餘悸,民意希望林鄭月娥真的可以帶來改變,因此不少市民把DQ議員、反東北發展案和重奪公民廣場案的刑期覆核、高鐵一地兩檢等,都繼續入梁振英的數,因此放過林鄭月娥,甚至把袁國強作為罪魁禍首,也未追究林鄭月娥的責任。
另一方面,林鄭月娥在輿論有重大爭議的問題上,除了政治上緊隨中共的強硬立場外,在經濟、民生、教育等方面都表現出有商有量的姿態,上任之初就增加教育撥款,首份施政報告更可望在交通津貼、利得稅減免、首置房屋、基層醫療福利等大派糖。商界、市民受惠之際,林鄭月娥的民望有機會止跌回穩,好打得之外還變身好賣得,新政府的蜜月期有機會因施政報告提前出台而得以延續。

拒絕重啟政改 談何修補撕裂

不過,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林鄭月娥雖然多數場合不再以好打得的形象示人,不再以梁振英好勇鬥狠的風格示人,但無論是以前的好打得,還是現在的好賣得,她都沒有改變面對社會強烈對抗的問題時採取迴避態度的本性。2011年,時任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回應申訴專員公署報告,要求新界村屋自行申報僭建問題,在鄉紳揚言發起「文鬥武鬥」的抗爭後,她還堅稱不會讓步,一幅標準的好打得氣派。結果呢?村屋僭建問題再度不了了之。
林鄭月娥當選特首後曾將「修補撕裂、解開鬱結」形容為她的「首要工作」,對擱置小三BCA、重開公民廣場、出席立法會答問大會等釋出善意,刻意與梁振英形成對比。但是,香港社會撕裂,梁振英只是其中一個催化劑,根本原因在於政治制度,在於真普選的政改遙遙無期,在於一國兩制的走樣變形。林鄭月娥迄今拒絕重啟政改,迴避這個困擾港人、困擾中港關係的最大鬱結,談何修補撕裂?
可見,林鄭月娥的好打得是在迴避強勢社群的對抗之外,她的好賣得是在迴避社會最尖銳的問題之外。沒有良好的政治制度、法治,派糖可以維持林鄭月娥的民望到幾時?如此好避得,可以避到幾時?

李平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