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中秋已過,但天氣仍然炎熱,行兩步也滿身汗,周六左右才開始稍稍轉涼,家裡的冷氣機簡直沒停過。不過,古語有云「冬不爐,夏不扇」,即是凍就讓身體凍,別接近火爐,要接受寒冷刺激;覺熱時,則別撥扇,任由身體流汗。
從現代科學來看,「夏不扇」不無道理,當人體溫過熱,就會發紅、見暈,皮膚出汗有助降溫。有專家亦相信,汗水可沖走體內積聚的酒精、膽固醇及鹽份,排清毒素,當中鹽及鈣更是形成腎石的主因。美國華盛頓大學研究發現,有運動習慣的人,會透過出汗排走體內鹽份,腎石自然不再。正正就是中醫所說的「動汗可貴」,即運動過程出的汗較可貴,因為這些主動流的汗是深層出汗,可排毒,有別於焗桑拿或天氣悶熱而流的淺層出汗。
德國亦有大學研究指,人的汗含有天然的抗菌肽,有效對抗結核菌及其他病原體,有助預防感冒及感染。加州運動醫學醫生亦指出,腦部其實有對溫度敏感的神經系統,在控制緒方面,可能擔當重要角色,所以心情欠佳時,不妨做運動、出身汗,感受體溫變化,可能會有意外收穫。
fitnessmagazine.com/kk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