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樂事,莫過於夏天到岡山採水蜜桃,秋天去阿士堤摘葡萄。今年受友人邀請,去了意大利另一個產葡萄的地區,靠近威尼斯。
和山度士已有數十年之交,看着他從小生意,到他當今年產數百萬瓶的意大利酒,甚為欣慰。我們每年都見一兩次,他是一個很勤力外銷的商人,常來香港。
Bottega酒莊大家也許有些印象,他們用高級包裝,把被認為廉價的葡萄皮酒Grappa提升到另一層次,各位在免稅店中看到璃琉瓶中有艘帆船,或一朵玫瑰花的,都是山度士家的產品。
說了很多年,在豐收時去他的酒莊的,這次終於實現,我們從米蘭下機,直接驅車到酒莊附近的一座叫白蘭度Brando的古堡,當今已改裝成酒店,休息了一宵。看到古堡名字,想起也許馬龍白蘭度是意大利後裔。
吃的都是當地採的蔬菜,當然也有各種肉類,特點在於內臟,這地產早年很窮,農民當然什麼都吃,就產生了美食了,各個部位做得出神入化,西方人不懂得吃內臟只是一個傳說。當然配上各種不同的酒,由酒莊奉送。
翌日就去參加酒莊的派對,本來說好在酒莊的草地上野餐的,但受天氣影響,改在餐廳進行,食物應有盡有,要多飽有多飽,飯後回一家由修道院改裝的酒店睡一個午覺,已經消除了時差。
傍晚這個派對可很隆重,請了不少藝人扮成古代人物,又有樂團和流行音樂隊伍。一聲號令,客人分成隊伍,手提鐵桶和剪刀奔向葡萄園,大剪特剪,收穫最多葡萄的勝出,但不能亂採別人的品種,一定要認清自己葡萄,否則作廢,獎品當然也是酒了。
收集到的葡萄倒入一個巨桶,少女們都紛紛脫掉絲襪,捲起裙子跑到裏面去踩踏,甜蜜的葡萄汁大量流出來,女人雖然貌美,但是到底不去喝它。
派對一直開到深夜,明天一早還要出發,就不去鬧了,我們要趕路去意大利美食之都Modena。
提到Modena,大家便會想起Osteria Francescana了,這家被美食節目拍了又拍的餐廳,其實是很擺架子的,吃了大廚的菜後又要被迫去看他收藏的所謂藝術品,都是一些莫名其妙的現代雕塑,只有他一個人會欣賞,又要被他強迫去買古董黑醋,一小瓶幾千幾百歐元。
錢是另一個問題,主要是這些三星餐廳一吃三四個小時,菜式很多,又沒有多少道會留下印象,客人是去朝貢多過去被服侍。我寧願去另一家叫Strada Facendo的,包君滿意。
這是在公路旁一家家庭式的餐廳,走進樹蔭下的門口,大廚Emilio Barbieri和他太太親自歡迎,態度親切,戰戰兢兢地招呼我們,絕對沒有什麼世界名廚的自傲,要吃什麼?和他商量好了。
用了要趕時間,希望兩個小時內吃完的絕招,我們這餐飯不會很長。結果又前菜,又主菜又意粉又米飯,又各種酒,每一道菜都有特點,問到那種像個指甲般的迷你雲吞怎麼做,大廚即刻把原料拿出來示範給我們看,又上了一課,埋單,便宜得發笑。
結果這一餐吃了三個小時,是我們情願的,是我們要求多幾道菜試的,不是等待拖時間的。到歐洲的所謂名餐廳,不這麼吃,對不起自己,我認為走一趟,要是能吃到兩餐舒服又美味的,已經夠本,不能太過奢求。
地址:Via Emilia Ovest 622, Modena 41123, Italy
電話:+39-059-334478
折回米蘭,大家去買名牌時裝時,我們擠到新開的大型食物總匯Eataly,這家人在美國發迹後開回本土,是個意大利食品的宮殿,要什麼有什麼,值得朝拜,買了一隻大火腿,抬到巴黎送友人。
這次去,有個主要目的:吃越南河粉,世界上的河粉,越南本身並不突出,吃河粉而迷上的人可以組織一個聯合國,都公認是墨爾本的「勇記」最好,再下來便是巴黎了,當今越南河粉成為一股很強烈的美食力量,巴黎十三區數十米,其中Pho13, Pho14, Song Huong較為突出,最好的是Ngoc Xuyen。
地址:4, Rue Caillaux, 75013, Paris
電話:+33-1-44-24-14-31
最後,去了Pierre Gagnaire吃一頓,就開在巴樂扎克酒店裏面。法國廚子,我最佩服的當然是元老的保羅.包古期和這位仁兄了,從拍「料理的鐵人」時認識到現在,每一次嘗他的手勢,都有驚喜。
地址:6, Rue Balzac, Paris, 75008
電話:+33-1-58-36-1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