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集權路比毛澤東平坦(資深傳媒人 潘小濤) - 潘小濤

習近平集權路比毛澤東平坦
(資深傳媒人 潘小濤) - 潘小濤

中共十九大即將舉行,隨着中央軍委委員房峰輝、張陽落選十九大代表,以及重慶前市委書記孫正才被開除黨職及黨籍,習近平在本次大會一統天下已沒懸念。十九大注定跟中共七大一樣,成為中共歷史的一個轉折點,進入一人獨裁的時代。
72年前的1945年,中共在延安召開七大,會場佈置已預示中共將發生巨大變化:主席台首次懸掛毛澤東與朱德的巨幅側面畫像(毛前朱後),畫像上方拱門掛着「在毛澤東的旗幟下勝利前進」巨型標語,而原本中共會議必掛的馬恩列斯畫像,被壓縮在一張遠小於毛朱的畫像中,掛在標語下。最特別的是,在黨內迅速冒升為毛朱後第三號人物的劉少奇,發表《關於修改黨章的報告》,首次提出毛澤東思想,並寫入黨章作為中共「一切工作的指針」。
七大的領導架構改變也說明中共開始走向黨內獨裁。中共最高負責人,由之前的中央委員會總書記或中央政治局主席,改成中共中央委員會主席,毛成為擁有一票否決權、地位凌駕全黨的黨主席,其支持者劉少奇及劉的愛將彭真、高崗、彭德懷等都進入政治局。
1934年共軍在「長征」途中瀕臨全軍覆沒,失勢多年的毛澤東乘機在遵義會議奪取軍權,之後藉率領殘軍敗將逃抵延安而在黨內軍內擁有更大權力,抗戰時提出「一分抗日、二分應付、七分發展」的方針又令中共不斷壯大,使毛的地位更加牢固。毛又發起延安整風運動,分化、打壓「留蘇派」,主要對手在他恩威並施之下一一敗陣,到召開七大去確立其絕對領導地位,就水到渠成了。
毛澤東擊敗或收服的博古、周恩來、張聞天、張國燾、王明、朱德等對手,或有莫斯科支持,或擁軍權。相反,毛實力並不突出,但有出色鬥爭技巧。很明顯,習近平是讀着毛澤東的奪權歷史去鞏固自己權力的,其集權之路始於2013年十七屆三中全會,設立國安委、深改領導小組等臨時領導機構,自己擔任負責人,逐漸從各常委手中收走政法、財經等大權,同時雷厲風行反腐敗,以掌握軍隊,並以反腐之名將對手逐一清剿、震懾。
毛透過延安文藝工作座談會去控制宣傳輿論,習也東施效顰舉行文藝工作座談會;毛以「毛澤東思想」確立黨內超然地位,習也準備將「習近平思想」寫入黨章;毛以整風運動打擊對手,習則以反腐敗對付政敵。

忘記獨裁帶來的災難

相對而言,毛澤東的奪權之路驚險得多。習近平面對的江澤民、胡錦濤等對手,其實力雖然不弱,但其親信心腹面對習近平的收權行動也一籌莫展。中共權力結構在改革開放頭三十年都是分權。經歷毛澤東高度集權造成文革災難後,黨內共識就是由一人獨裁改成集體領導,撤銷黨主席,將權力分散到各政治局常委,中央權力也下放到地方和企業。到胡錦濤主政時,權力過於分散而形成「九龍治水」格局,各自為政互相扯皮之下,政令不出中南海,所有改革都寸步難行。習上台時黨內又有重回集權的共識,故他得以順利收權,並順應民意以反腐敗整黨!
問題是,毛的地位是長年累月形成的,他的戰略策略幫助中共奪得政權,這是有目共睹的「成績」。習近平呢?雖仿效毛以政治手段集權,且權力到手了,但並無服眾政績,往後只會更依賴喉舌去吹捧國內經濟、一帶一路的成功,甚至以一場勝仗證明軍改成果。一人獨裁所帶來的災難,難道中共都忘記得一乾二淨嗎?

潘小濤
資深傳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