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哭的是水質還是政府(立法會議員 郭家麒) - 郭家麒

令人哭的是水質還是政府
(立法會議員 郭家麒) - 郭家麒

2015年香港爆出鉛水風波,11條公共屋邨食水含鉛量超標。事隔兩年,只有兩成受影響單位內的喉管已更換。反觀對岸的台灣,台北市已超速完成更換全市鉛水水管的工程。台北市市長柯文哲更豪言:「鉛水管正式從台北市消失。」有香港人在柯文哲的臉書(facebook)直言,對比香港政府的表現,「看到想哭」。
台北市日前宣佈,已完成全台北市的水管更換工程,較原先預計的完工日期,足足早了15個月。台北市共為1萬7千餘戶更換了157公里長的鉛製水管。
兩年前,台北市眼見香港爆出鉛水超標問題,於是主動查驗鉛水管,發現全台多個淨水場供水含鉛。台北市政府果斷決定提早更換原先已計劃淘汰的舊鉛水管,至本月1日柯文哲宣佈:「鉛水管正式從台北市消失」
反觀作為國際一級城市的香港,我們的政府就鉛水事件做過甚麼呢?沒有一位官員有為鉛水而問責與負責。兩年來只為11條「鉛水屋邨」的公用地方換喉,而受影響的近三萬戶中,只有兩成已更換室內喉管。水務署只推出「提升香港食水安全行動計劃」,宣佈年尾開始加強抽驗食水,但所驗的水樣本,卻非較嚴謹的「頭浸水」。而對於我在上屆立法會提出,訂立食水安全法及成立獨立的食水監管局,完全「未聞樓梯響」。
英國在1990年代已有食水監管局(The Drinking Water Inspectorate),是獨立的食水規管機構,由《食水法2003》賦予執行職務的權力。食水監管局透過三方面監督食水安全,包括審核食水供應商運作、持續改善食水規例及確保食水品質符合歐盟、世衞等國際標準。
反觀香港,負責水質素的,就是供水機構本身,即水務署。而政府提出的「安全行動計劃」,亦只是由發展局設立一個獨立專責小組,擔任水質規管監督。這樣的一個「兼職小組」,難道有能力及「牙力」去捍衞香港的食水安全嗎?難怪香港的步伐比台北市慢得多﹗
那位在柯文哲facebook留言說想哭的香港人,他傷心,不單是因為香港政府罔顧市民的安全,要香港人繼續飲可能隨時鉛超標的食水。他更因為我們香港不像台北,有一個由市民選出的政府、由人民選出的首長而傷心。當市民的選票能決定在位者去留時,政府之首就不得不照顧民心民情,仔細照顧好市民喝的一口淨水。所以當市民說「討厭甚麼都政治化」的同時,就可以看看政治可以為我們帶來甚麼。

郭家麒
立法會議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