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笑的風景 - 楊靜

微笑的風景 - 楊靜

自從她來上工,這家茶舖生意就好起來。都市裏已經少見這種女人,她愛笑,細長眼睛神采盎然,客人滿意與否,需要什麼,她總能第一時間感受到。她的職位是前廳侍應生,制服是簡單的白襯衫和黑色半身裙,盤好的髮髻插一支別緻的日本簪,放工把簪子向外一拉,細膩黑亮的長髮柔順垂在左肩,小麥色的皮膚,很有點八十年代的味道。容顏的吸引還在其次,最讓人流連忘返的是那永遠的樂觀,她和寂寥的單身客談人生故事,又鼓勵剛剛失聯的中女從頭來過。常客越來越多,以在附近商業區工作的成年男子和鄰近幾個學校的小學生為主。大家都想沐浴在母性光輝之下,又舒服又安全。
隔壁便利店打工的高中生稱她為城市一景,這比喻四處傳播,竟成了這一區的趣聞。好話她一概笑納,人工並不高,那麼收穫一些愛和討好也是好的,甚至比錢更重要。她是那種極其擅長滿足別人需求的人,所求的正是受惠者的感激。
人們不知道的是,她並非城市中人,每日來回通勤需要四個鐘,她的小窩在遠郊,那裏狗多人少,空氣通透,沒有什麼經濟活動,很少有人會飲百多文一杯的茶。
有個離異的常客鼓起勇氣追求她,卻被告知早已名花有主,「我已經有兩個仔女了,和丈夫結婚好幾年。」常客偷偷打量她光禿禿的無名指。她下意識用另一隻手擋住指節,不願承認經濟拮据的丈夫一直欠她一枚婚戒。這種形式主義的事情,一旦缺失就得解釋,顯得所言不實。來喝茶的人們不會懂得捉襟見肘的生活,他們在這女人身上看到的是青春、是美麗,偶爾試天着約這個漂亮女人逛街看戲。
可她對這些都沒興趣,她的快樂是兩小時巴士、地鐵、小巴後,丈夫的懷抱與仔女的笑聲。然後匆匆補充睡眠,天不亮原路返回,在通勤路上可以面無表情一陣子,然後下車,進店,想着晚上又要見到他們,微笑和活力重又回到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