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九七 - 邁克

後九七 - 邁克

什麼是後九七香港電影?雖然一百個人有一百個答案,某些共識還是肯定存在的,譬如鎮港之寶王家衛,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你可以在《2046》和《花樣年華》之間爭拗大半天,但無論如何不會是《一代宗師》,所以法國電影圖書館回顧展選的偏偏是這部,除了一頭霧水很難有更適當的反應。又譬如杜琪峯,嫌磅礡的《黑社會》疊印太多《教父》影子,恐怕《文雀》也較《PTU》有地域意義吧,他本人不是喜歡強調積葵丹美的影響嗎,拿來讓粉彩歌舞片導演的鄉親開開眼界,起碼有種文化交流況味。邱禮濤榜上無名,也實在說不過去,他的《選老頂》我認為是這二十年來最過癮的港產片之一,對時事玩世不恭式的調侃完全典型香港精神,而《雛妓》理直氣壯的金句「我有畀你X㗎」,簡直等於所有納稅人的淒厲心聲,比王家衛浪漫的「如果有多一張船飛,你會唔會同我一齊走」還要貼地,掉進法國人哲學細胞發達的耳朵,隨時寫得出一篇驚世駭俗的博士論文。
再數下去,有彭浩翔沒有黃精甫,有關錦鵬沒有雲翔,有《樹大招風》沒有《一念無明》,不但顯示銅幣只得一面,挑選者的缺乏道德勇氣更昭然若揭。至於開幕的《明月幾時有》放映的是普通話版而不是粵語版,不論出於無心抑或有意,我都想不出任何原諒理由,牽涉的是敏感的尊嚴問題。隨片登台的許導,答客問時語重心長說「近年特別關注香港人身份,因為受到挑戰」,大家都明白她言下之意,怎麼百密一疏,留下醜聞的把柄?假如周遊世界的國際版非普通話不可,就更使人傷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