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和誰看 - 邁克

應該和誰看 - 邁克

最近有部日本動畫在香港公映,片名譯做《煙花,應該和誰看》,我這種習慣單槍匹馬行走江湖的孤獨老人一見難免大受刺激:真奢侈呀,都什麼時候了,講到明是一瞬即逝的過眼雲煙,有得看還不急急腳勇往直前,在那裏懨懨尖尖篩選夥伴,咪話我烏鴉嘴,因住蘇州過後無艇搭啊吓。剛巧碰到志同道合的路人甲,執子之手雙雙赴會固然再好不過,否則夜空下自己靜靜仰望不也很寫意嗎,何必非要找個失散的連體嬰陪伴,或者組織人山人海的旅行團?「應該」的前設,更是要不得的白鴿眼,就像的士司機揀客,遠的嫌遠近的嫌近,非但平白流失隨遇而安的樂趣,而且觸犯條例。千揀萬揀的結果,通常不外得到爛燈盞,湯顯祖老師說的,良辰美景奈何天,光陰一蹉跎,怕且煙消雲散了。
所以那天聽聞巴黎左岸的阿拉伯世界中心學院慶祝成立三十周年,樓面那二百四十扇靈感來自攝影機鏡頭的金屬窗重修開光,晚上有大型燈火表演,立刻罔顧恐襲陰霾,決定參與其盛。這幢米特朗時期的大廈,一向被我封為花都最美麗的新式建築物,不經不覺原來已達「而立」之年,雖然姿色不減,自從路易威登基金會落成之後我就有點變心,花冊上艷冠群芳的名字添了一個。老派建築之中,最喜歡的當然是嘉里耶歌劇院,不論進出多少次,每回去看芭蕾舞或者聽歌劇仍然非常興奮,一步步拾階而上,自覺渾身珠光寶氣,台上紛陳的假如正巧是巴蘭欽的祖母綠、紅寶和鑽石,只想起杜十娘那隻百寶箱。對不起,「應該和誰看」這五個字,問都沒有問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