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傘三年為港豬平反 - 曾志豪

雨傘三年為港豬平反 - 曾志豪

雨傘三年,仍然有人用浪漫激情的文字描繪那段日子,我不想講述這些充滿動感的情節,我想回憶一下,那些靜默的一群人。
79日的佔領運動,其實有很多人,是靜默無言。
當旺角黑夜殺聲震天,幾乎每晚都放胡椒噴霧時,其實一街之隔,那條西洋菜街,燈火通明,店鋪如常營業,市民仍在購物揀手機。
我記得當時好幾次,從旺角佔領區的戰場退下來,走到這些正常地方喘口氣,都會有一種平行時空的錯亂感覺。有可能嗎?隔籬街喊打喊殺,這邊平靜安穩。
為甚麼?
金鐘佔領區也是如此,街道帳篷人頭湧湧,但更多人也是在金鐘地鐵站出出入入上班下班。這些人匆匆看過佔領區一眼,然後繼續匆匆上路。
為甚麼?
三年前,我們粗疏甚至粗暴的給出了一個解釋:「港豬」。我們為這些人安上不同的罪名,嘲笑他們營營役役。沉默的一群稱為港豬,如果出聲反對指責雨傘的,則直接稱為「藍絲」。當時我們心安理得,因為這樣的解釋很容易便解答世間的難事。
然後三年後,港豬愈來愈多,連指責港豬的人也成為了其他人眼中的港豬。因為三年後,社會的陣營分化愈來愈嚴重,反對拆大台的人是未覺醒的港豬,仍去悼念六四的人又是未覺醒的港豬,不支持本土自決是港豬,不支持港獨是「以為仍可以和共產黨談判爭取民主的港豬」。
我想起三年前那些沉默的人,他們不贊成佔領運動,不認為佔領可以爭取普選,他們不一定是港豬;他們的理據,可能和今天我們不贊成港獨,不認為港獨是一條出路,有着驚人的相似。
三年前,我們太容易製造對立製造敵人,三年後,我們能讓傘下站立更多的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