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道人生:三年 - 李怡

世道人生:三年 - 李怡

李國章日前表示,提倡港獨人士是「失敗者」,講港獨是「嘥時間」,香港沒有獨立可能,稱主張港獨者是儍人,「有儍人講儍嘢,你都唔會跟埋去癲」。
儘管彭定康對於李國章的「失敗者」說法似乎不以為然,許多支持民主的言論也有批評,但若回顧三年來的歷程,從佔領運動,到旺角衝突,到港獨的提出,到自決派議員被DQ,發動佔領的年輕人被判刑,我們也不能不承認民主運動的失敗,提倡港獨的年輕人不但在爭取民主的抗爭中無成果,而且遭越來越無恥的打壓,抗爭的機會成本也越來越大。說他們是「失敗者」,也沒有錯。
但我們是否只以成敗得失去評價一個人、一組人、一個論題、一個運動,還是應該首先看是非對錯,看是否合乎公義,是否代表我們前進的方向。如電影《十年》的一句對白說:做一件事「我們不是要考慮得唔得,而是要考慮啱唔啱」。世界上許多事情都是由「失敗者」和儍人明知不可為而為才會去做,而雖然有經過無數失敗而成功,也有永遠沒有成功的一世儍人,縱使後世未必會記得他們,但他們做了自己要做的事,可以無悔一生。
人類的科技進步一日千里,以汽車代替馬匹作為主要交通工具的時代才不過100多年,現在可能很快就會由自動駕駛的電動車代替汽車,從而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了。但人類社會的組成、人類的政治文明、人權的改善、權力和權利之間的平衡、自由法治的建立,不但進步緩慢,而且常常是倒退。因此,兩千多年前的政治哲學,在今天仍然極有意義。魯迅曾用一句話深刻總結了人類社會文明的發展:「人類血戰前行的歷史,正如煤的形成,當時用了大量的木材,結果卻是一小塊。」從古至今,人類每一小小進步,都需要經歷太多的劫難才能換取。
傘運三年,香港越見沉淪。一波一波抗拒強權侵凌的抗爭,都以失敗告終。強權及其依附者趾高氣揚,想要守護香港固有價值、為自己和同輩年輕一代爭取較好未來的抗爭,因機會成本增高而顯得有氣無力。沉默者多了,鐵窗裏的政治犯孤獨了,但許多人心裏越來越清楚:儘管真理往往不敵強權,但強權永遠無法代替真理。
在大陸一篇評論美國作家Eyal Press的書《Beautiful Souls》的文章中寫道:「孤立無援的個體保護一絲良知,就像在暴風雨之中保護燭火,即使無力讓世界變得更好,但不能讓自己變得更壞。繙譯家傅雷夫婦自殺之後,……沒有人敢站出來為這對夫婦收屍,特別是他們的同事和親友,避之唯恐不及。但是,一個素不相識的女孩子站出來,為傅雷夫婦料理了後事。旁人問及原因,她說自己是個心地軟弱的基督教徒,看到人橫屍街頭不加收殮是不義的。」
道德沉淪伴隨着社會沉淪,「不能讓自己變得更壞」的要求,對許多人來說也不容易,而且這不完全是消極的,當越多人不讓自己變得更壞,這世界就有可能變好。
周一至周五刊出

李怡
http://www.facebook.com/mrleey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