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講究輕柔軟盈連綿順勢應變,推手卻有時陷入「雙重」,即雙方傾盡蠻力頂住對方,重中之重大家僵持、鎖死、內傷。弔詭的是,「雙重」僵局中首先撤的一方,反而較可能取得贏的先機,甚而取得引領「雙贏」的主動權。
中美戰後幾十年「雙重」僵局,七十年代就這樣解套,共進新空間、開啟新局。教育大學的「恭喜喪子」標語事件和反擊者校內外的窮追獵巫,雙方都失常失控失自制過火位,對變錯、對變錯仍撐住,正是一場「雙重」,也正給雙方一個由「雙重」變「雙贏」和拓展新空間的機會。
事件起於標語,但絕不止於幾個人貼標語,背後是個人及群體與校方、學生會及社會幾年、幾十年的「深淺層次矛盾與問題」,以至千百年的永恒課題和主題。同樣,反擊者校內外的窮追,背後也是個人及群體與校方、學生會及社會幾年、幾十年的「深淺層次矛盾與問題」,以至千百年的永恒課題和主題。
這次危機,恍惚兩個香港、兩個世界、兩種文化的「交流、碰撞、融會、轉化」。兩陣各行其是、各說各話,對是對、錯也是對,全是我對,自成完整世界和道理,完全不打算交集和溝通。雙方鬥自我正義的「冷血」、鬥發洩欺凌、鬥獸性低水平,對立面,由我全覆蓋、全凌駕才成。當權政府及建制群族找到泛民反對派群族幾十年來一大弱點,打殲滅戰,泛民反對派群族則打焦土戰。
相對於前現代的獨裁封閉專制社會,現代社會把權力、資源知識和利益向更多人開放,各階層更多人參與公共事務和權力運作,問題更多元自主及更多因素、更複雜更多矛盾,所以要更多寬容忍讓、互給空間和開放討論及溝通。現代化一個人文生態是由「各方對峙、傾力壓倒及取代對方」變為「多元異同共融及live and let live」。
現代化是一個漫長艱巨的危險過程,大部份東方社會未過關,中國二百年仍不得要領。香港算是東方社會較接近現代世界,百多年還來不及怎樣走到今天,現在一下倒退「返祖」(atavism)。
理性探索中港關係的平台
社會規範、道德標準及人文質素的建立,需讓各方自由表述及分辯,也需多層多元開放問題及進入「深淺層次矛盾與問題課題主題」,但更需第三方中立機構平頭持平、超然綜合評析,將當事人的主觀言行轉化為客觀,令當事各方認識認錯、改過自制,從而建立標準、提升水平及公信力。
這次事件,雙方就法律於法庭博弈,判決和求情也只限於直接有關層面,有專業技術和策略考量,不能盡量深入個人與群體社會幾年、幾十年的「深淺層次矛盾與問題」,以至千百年的永恒課題和主題。當權政府與民間大眾雙方各成實體對立,需超然、抽離的第三方(盡可能設法)中立裁處(法庭)及評析(大學)。當權政府與法庭都淪陷,剩下大學。
教大可以填補這真空,好好構思,提供一個開放的中介平台,調節多元多樣立場之間的平等、對等關係,引領各方一起進入個人及群體與中港關係的「問題課題主題」、共同有秩理性探索。
社會與時代的變遷是一個走向未知、未來的探險。大學是知識與意識的前沿,將風險與回報納入體制,多元正反並行(parallel anti-thesis)、互動互濟互制互補,自由探索未知、未來的問題課題主題,有序轉化矛盾、主導社會與時代的變遷。
教大如能這樣「另類」回應危機,短期即時回歸「真.教育」本份天職,院師生療傷,中期或可以避免「深淺層次矛盾」在校外氾濫惡化;長期或可以讓香港和中國社會習慣「分而不裂、自由開放、多元一體」的現代人文生態。
洪清田
香港學協會主席